中国的电影为何烂片那么多?中国电影都有哪些奖项?
发布时间:2024-05-08 16:21:55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现在的电影电视在换面上相比以前是比较的丰富绚丽,但是在情节以及演员表达上却少了许多的韵味。为了迎合现在观众的口味,现在的许多影视作品已经失去了原本的艺术性,虽然这些影片受到部分观众的喜欢,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失去更多的观众。
中国的电影为何烂片那么多?
再美的泡沫,也有遭遇被戳破的一天。中国电影票房快速上涨的风光期或将在2016年迎来拐点。
自2009年到2015年,国内电影总票房从2009年的60.2亿元,步步为营地跨到了2013年的217.7亿元,随后在2014达到296亿元。2015年,国内电影票房迎来了近十年中最高涨幅,同比涨50%达440亿元。
这也是中国电影市场从2010年迈入百亿的票房时代之后,连续五年持续超过30%的年增长。自此,业内对于2016年票房的预估达到600亿元。
![]()
当前2016年仅剩下两个月左右,中国电影票房仅388.2亿元(截至10月30日数据,来自艺恩智库),距离年初预估的600亿元相差甚远。让市场乐观估计今年总体票房的,还有一季度亢奋的电影票房,高达144.68亿元,按照全年4个季度平均值来看,600亿元总体目标近在咫尺。
而现实却是,一季度电影票房“膨胀之后”,从此便一蹶不振,无论是二季度重磅暑期档,还是三季度压轴国庆档,国内电影票房都较为凄惨。上半年,国内电影票房仅完成247亿元,三季度这一数字为354.4亿元,截至10月31日仅达388.2亿元,全年500亿目标基本破灭。
票房下跌的背后,业内人士将票房颓势矛头直指内容。有业内人士犀利地指出,“烂片”当道,是票房持续低迷的主因,只有高质量的电影才有高人气。
CIC灼识咨询项目部经理董筱磊认为,电影质量的增长速度暂时不及观众期望,即优秀电影作品供给不足。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票房补贴的力度减小,降低了观影人群的消费意愿。
![]()
“经过了长期而激烈的票房补贴‘大战’之后,各大网络售票平台和电影制作发行方在提供票补方面出现了滑坡,这就造成了平均观影票价在2016年虽然出现了1-2元的下跌,但是消费者自身需要负担的实际观影成本其实是上升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影人群的消费意愿。”董筱磊说道。
2016年1-10月,虽然不乏《美人鱼》《疯狂动物城》和《魔兽》等国内票房表现十分成功的电影,但是能够带动整体票房继续高速增长的“大片”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多。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存在更多娱乐方式的背景下,电影行业面临消费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观影者对电影制作者们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的170部国产电影里,国产电影评分在5分以下的占比72%,观众对影片的不满意度可见一斑。
在电影市场表现出低迷的信号之下,今年很多影片在档期当中撤档。比如8月中旬和十一黄金档,包括《大话西游3》《我不是潘金莲》等6部大片纷纷调档。制片方给出的原因是“技术原因”或者是“档期竞争激烈”等理由。
![]()
今年至今,破了10亿票房的电影共8部,有4部是春节档的四大金刚《美人鱼》《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澳门风云3》《功夫熊猫3》,而其余三部则全部是好莱坞大片,《疯狂动物城》《魔兽》《美国队长3》,最后一部则是暑期档表现相对突出的《盗墓笔记》,在经过上映60天的拉锯战后,勉勉强强挤进10亿大关。
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今年在大IP、大卡司、大制作的司背景下,部分片子质量并不乐观。包括《盗墓笔记》《封神传奇》等作品,在豆瓣上迎来了片片骂声,巨资请大明星也不能撑起票房。
著名编剧白一骢曾在9月份举办的上海网络视听行业协会论坛上表示,“在内容制作上,制作方受到来自于资本等各方的压力,最后留给内容制作的时间被压得比较紧,市场竞争激烈,你不拍其他人就拍了,所以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会有瑕疵”。
![]()
“市场改革10年造就了中国电影很好的基础,只不过当前走歪了。中国电影应该进入良性的、有真诚的、有创意的创作中,而不是粗糙的模仿。”周铁东称,“近几年的中国电影是一项没有门槛的事业,各种渠道的热钱都在涌入,各种阿猫阿狗都能赶鸭子上架,所以必定会呈现出一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局面。严格说来,我们的电影产业还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期,这一阶段的非理性和无序熙攘是一种必然,但这也只是一个阶段”。
“对于投资较大,评分很低的电影,造成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是电影制作行业暂时处于非理性阶段。受到连续多年电影票房高增长和部分成功电影的示范效应影响,电影制作行业在短期出现了群体的投资不理性,大量的新增资本进入电影投资和制作环节,缺乏长期经验,对市场短期热情的重视超过了对提升电影本身质量的重视。”对于近年烂片层出不穷的原因,董筱磊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道。
![]()
中国电影都有哪些奖项?
1.中国电影金鸡奖
中国电影金鸡奖是中国电影界专业性评选的最高奖,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于1981年创办的,以奖励优秀影片和表彰成绩卓著的电影工作者。金鸡奖设最佳故事片、记录片、科教片、美术片、戏曲片,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最佳编剧、导演、摄影、美术、音乐、录音、剪辑、特技、服装、化装、道具等20个左右奖项(时有增减),必要时增设特别奖或者荣誉奖。奖品为金鸡雕像。
2.大众电影百花奖
中国群众性的电影奖。《 大众电影 》杂志编辑部主办,由群众投票评选。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有11.7万人参加评选;第二届(1963)增至18万多人。1980 年举办了第三届,有70多万人参加评选。此后每年举行一次。百花奖主要奖项包括: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最佳男演员、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美工、最佳纪录片、最佳美术片、最佳科教片等。百花奖的选票随《大众电影》发送,评选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3.中国电影华表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是中国电影的最高荣誉奖,其奖杯采用的是北京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造型,每年由国家广电总局对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种影片进行评选。其前身是文化部优秀影片奖,每年评选一次。始评于1957年。中断了22年后,从1979年继续进行评奖活动,一年一届。1985年文化部电影局整建制划归广播电影电视部后,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1986年与1987年,1989年与1990年合并举办,2005年后正式改为两年一届,与中国长春电影节隔年举办,1994年开始启用现名。
4.台湾电影金马奖
台湾金马影展是台湾年度性文化活动,其目的是藉由欣赏艺术电影 以推广国内外电影,进而了解世界各地文化,创办于1962年,由台湾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赞助。每年举办一届(其中1968、1974年停办),主要评选对象为台湾电影,后扩展了香港电影,九十年代后将大陆电影也纳入评选范围。现在是一个世界华语电影年度评选的奖项。
![]()
5.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中国国内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在中国有很高的重要性。每年6月在中国上海举行。上海国际电影节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文化广影视集团国际大型活动办公室承办。电影节在1993年首次举办,1994年,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 上海国际电影节共分为4个主要部分,包括竞赛部分金爵奖、国际电影展览放映、国际电影交易市场,及金爵国际电影论坛暨亚洲新人奖评选。
6.中国珠海电影节
中国珠海电影节是经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由广东省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永久性的国家电影节。 中国珠海电影节创办于1994年,每两年一届,原名“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从1996年的第二届起改为现名,首届于1994年6月在珠海市举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