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道演员片酬多少?演员片酬为什么那么高
前段时间网上曝光了一张演员的片酬名单,他们的片酬高的吓人,动不动就是几百万,几千万,虽然有些是假的,但演员的片酬还是比其他行业要高很多,像周旋《如懿传》拿到5000多万的片酬,为什么演员的片酬这么高呢?演员们的片酬都很高吗?刚刚出道的演员能领到多少片酬呢?今天就来揭秘演员的片酬相关问题。
![]() 刚出道演员片酬多少? 26日,广电总局党组发布了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通报提到,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 其中要求指导行业协会联合大型影视公司抓紧制订抵制“天价”片酬的行业自律公约;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就“注重影视作品思想价值和审美导向,优化影视制作成本结构”制订倡议书,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完善备案立项环节审核要求,及时制止片方盲目炒作明星、粉丝、网红的行为。 ![]() 另外,通报提到,即将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电视播出机构在电视剧购播过程中不得指定演员、不得以明星大腕作为论价标准,在电视剧宣传工作中不得对明星进行过度炒作。加强社会类、娱乐类新闻管理,遏制拜金追星、一夜成名、炫富享乐等错误思想传播。
同日,央视新闻频道在“演员天价片酬”专题中,指出演员天价片酬为影视制作的其他环节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不仅提到《如懿传》的霍建华和周迅共拿走1.5亿片酬,还点名批评《致青春2》、《幻城》等片的天价演员无法拯救本身质量不高的影视剧。 钱规则之一:疯传的高片酬绝大部分都是虚价 根据媒体披露的数字,周迅《如懿传》9500万,孙俪《芈月传》6000万,范冰冰《武媚娘传奇》3000万,高圆圆《咱们结婚吧》2500万,吴亦凡报价1.2亿,鹿晗报价0.8-1亿,杨洋报价7000万,严屹宽《隋唐演义》4000万,张翰《传奇大亨》3500万。这些价格属实吗?由于属于商业机密,且艺人片酬本身有多种支付方式,每一个人确切的税后收入很难核实,但是看到这份报价单,北青报记者联系到的经纪人、制片人的态度都很一致:没有这么高,有的人甚至实际片酬很低。上述名单中一位演员的前经纪人明确告诉北青报记者,此演员在那部戏里的片酬实际只有公开数字的四分之一;还有一位资深制片人说,签约价通常都比经纪人实际报价低。 结论是,疯传的高片酬绝大部分都是虚价。
通常情况,演员的实收片酬浮动很大。遇到好剧本、好班底,主动打折或者象征性收个打包价格的很常见。孙俪接演《芈月传》正好赶上一剧四星改一剧两星,制作预算大幅收缩,很多战争大场面取消,她也自愿调整片酬。否则,如果按照市场价,郑晓龙应该用不起产后复出的“甄嬛娘娘”。
钱规则之二:有实力的演员常常以片酬入股
潜规则之一:有竞争关系的艺人哄抬“物价” 按照常理,薪酬应该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隐私之一。“您挣多少钱?”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不礼貌的提问。为何艺人的薪酬却一个个堂而皇之昭告天下,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片酬相当于演员的身价,片酬价位方便“换算”成艺人属于几线的“地位”,有竞争关系的艺人之间确实存在哄抬“物价”的现象,里面有艺人的面子问题。比如上述名单中的几个“流量小生”和几位一线女演员,市场公开价格必然是相当的,有价无市的“高攀”并不少见。另外,很多演员对外喊出一个“天价”,有时也是变相拒绝不喜欢的剧本或者吓跑不靠谱的投资方。比如《琅琊榜》后胡歌如日中天,确实有土豪公司表示愿意付酬亿元甚至更高,但胡歌坚持边休息边挑剧本,成了有市无价的传说。
潜规则之二:一线演员不敢轻易接高片酬的活儿
事实上,上一轮电视剧“6000点”时摸高单集价格之最的某男星,因为接拍了一部有钱老板捧某女星的滥电影而一蹶不振,直至近两年转型综艺才慢慢恢复人气。他所走的弯路就是兑现了“虚高”的市场价格而过度消费了自己的价值。在片酬普涨的大环境下,脑子清楚的演员都清楚,真正该抢的不是钱,而是机会。 此轮片酬的暴涨大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跟2011年那一轮相比,速度之快和数额之高都超出了预计。正在湖南卫视播出的《麻辣变形计》去年上半年开机,马可和热巴都没出头,制作人何静说,眼下筹拍第二部时得知,两人的片酬至少涨了12倍。胡歌迄今接拍的最后一部电视剧是去年8月开机的《猎场》,据说片酬为2000万,还未杀青《伪装者》和《琅琊榜》就火了,2000万成了“大便宜”。 跟胡歌的案例比,更让从业者胆战心惊的是很多“小鲜肉”,压根没有任何作品问世,片酬就坐火箭了。 如果说2011年的片酬上涨,原动力是房地产、煤老板等海量“傻钱”入市,那么此轮非理性暴涨背后则有明确的资本运作的身影,特别是视频网站“看谁在终点前倒下”的疯狂烧钱。《如懿传》两家电视台购买价总和是单集600万,而一家视频网站的独播权是单集900万,不仅台网倒挂了,还直接倒逼了演员片酬的定价。之后,1500万成为国产剧的价格参考,市场开始比着《如懿传》喊价——有人说过去3到5个月,优质电视剧售价的上涨幅度相当于过去3到5年的水平。之前《猎场》出品方跟湖南卫视解约官司,也是因为半年之内少赚了两个亿。有人问,电视台奄奄一息根本没有购片上涨预算,视频网站无法盈利纯靠烧钱维持,如何维持市场在高价位运转?据说,有公司会“左手倒右手”,利用空壳公司买入的方式推高价格。总之,“天价”背后是生意而非演技和品质的提升,这才是让观众感到愤怒的原因。
“明星高片酬”并非无药可救 明星高片酬解决之难在于这属于是市场行情,就算是有些明星的片酬高达一个亿,但还是有人愿意花这份钱,外人就不好拦着。随着粉丝经济的迅猛发展,颜值高的小鲜肉就是有人愿意消费捧场,这也会推高一些明星的价码。现在一些青春片的质量不高但票房高得离谱,这应该怪明星还是明知戏烂却愿意买票的铁粉呢?别忘了影视圈向来不是道德与学术高地,人们主要是花钱买娱乐,如果能沾点涨知识、涨文化的边儿,那只能算是服务增值。
明星高片酬难解决,但也不是无药可治,它是中国影视圈乱象的一处显现。正如IP的泛滥成灾一样,明星高片酬也是创作能力不足所致。影视公司花大价钱买了IP,省了原创的功夫,这跟投资人把赌注押在大牌明星上,而不去追求故事的精彩和制作的精良一样,都是想偷懒走捷径,想不太费劲就把钱赚了。 导演陈可辛曾经说过,如果头脑简单得只有赚钱这样一个小小的目标,那你就砸钱好了,别抱怨明星贵;如果你真的希望银幕上创造一个有温度有情义的世界,那么你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时间、精力,也要求导演自身具备相当高的修养。能用钱解决的事情是简单的,创造才是最难的,这种创造不仅是无中生有的剧本,也意味着创造出一位演员的戏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