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尾蚴图片,日本血吸虫生活史过程图
发布时间:2024-04-14 10:35:25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估计大部分人想到血吸虫都会浑身鸡皮疙瘩,因为一旦感染血吸虫轻时将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慢慢则会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及时发现,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如果进入水域时要严格防范血吸虫。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血吸虫长什么样子,以及血吸虫的生活史,看看它是如何侵入人体的。
日本血吸虫尾蚴图片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rada,1904) 即血吸虫,又称裂体吸虫。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三种:即流行于非洲北部的埃及血吸虫;流行于拉丁美洲及非洲中部的曼氏血吸虫以及流行于亚洲的日本血吸虫。此外,还有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可以寄生人体。在我国因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故通常将日本血吸虫病简称为血吸虫病。以下是日本血吸虫尾蚴图片。 日本血吸虫尾蚴 日本血吸虫尾蚴 日本血吸虫尾蚴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过程图 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中,虫体移行到肠壁的小血管中产卵。大部分虫卵随血液流入肝脏,另一部分虫卵损害肠壁掉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遇到钉螺便钻入螺体,并在螺体内发育成胞蚴,一个胞蚴又可发育成千上万条尾蚴。成熟的尾蚴从蚴体中逸出,浮游在水面,若遇到人或牛、羊、猪等哺乳类动物,便侵入皮肤脱去尾巴,变成童虫,移行至门静脉系统寄生,在21天内为童虫阶段,22天后发育为成虫,完成了一个生长发育周期。这就是血吸虫的生活史。 以下是日本血吸虫生活史过程图。 血吸虫雌雄成虫合抱产卵 血吸虫雌雄异体,雄虫虫体扁平较粗短,虫体两侧向腹而卷曲形成抱雌沟,呈圆筒状;雌虫较细长呈圆柱状,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下方,雌虫栖居于雄虫的抱雌沟内,与雄虫合抱。雌雄合抱交配,雌虫产卵,每条雌虫每天产卵1000-3000个。 血吸虫卵孵化出毛蚴 虫卵在水温2-370C的水中均可孵化出毛蚴,温度低孵出慢,温度高孵出快。也就是说全年各月份,虫卵在自然条件下的水中均可孵出毛蚴。 毛蚴感染钉螺 毛蚴感染钉螺的能力很强,在水温5-370C条件下均可使钉螺感染,但温度低感染率也低,温度高感染率也高。被毛蚴感染了的钉螺,称为感染性钉螺,也称“阳性钉螺”。感染性钉螺多分布在家畜放牧区和般只停靠的地方,以及居民点附近的沟港等处。 感染性钉螺在水中逸放尾蚴 毛蚴感染钉螺后大约经过两个月时间的发育变为尾蚴。被毛蚴感染的钉螺,可以终生逸放尾蚴。在5-400C的水温下,尾蚴都可以逸放出来,钉螺还可以爬上草叶,在露水中放出尾蚴。在4-10月期间,或水温20-300C时逸放的尾蚴数量较多,尤其是春季第一次涨水初次淹没钉螺区时。水中尾蚴最多。 尾蚴侵入人体的途径 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称为“疫水”。尾蚴很小,肉眼很难看见,它在水中游动,当人下水时它就吸附在皮肤上,快速钻进皮肤,这一侵入过程只需10秒钟就可以完成。尾蚴钻入皮肤后,皮肤上可出现红色小点,非常痒,一般两三天后自然消退。 血吸虫侵入人体内移行路线和寄生部位 尾蚴侵入皮肤时脱掉尾巴变成童虫,再进入血管,随血液循环在体内移行,先到达肺部,再到达肝脏,最后到过营养物质丰富的门静脉主干和肠系膜静脉血管内寄生。童虫第22天发育为成虫,雌虫第24天开始产卵。血吸虫吞噬红血球和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成虫在人体内最长可存活40多年。 血吸虫病对人体的损害 血吸虫雌虫不停地产卵,大量虫卵沉积在病人的直肠、结肠和阑尾炎的肠壁组织内,引起肠粘膜充血、水肿、坏死、严重者病人出现脓血便症状。另一部分虫卵随血流经门静脉进入肝脏的小血管内形成很多虫卵结节,引起小脓肿,堵塞血管,破坏血管壁,使肝脏肿大、肝脏纤维化进而肝硬化,导致门静脉血液循环受阻,产生门静脉高压,病人出现腹水和脾脏淤血肿大,食道静脉、胃静脉也会发生充血典张,严重的可造成上消化道静脉血管破裂,病人出现大呕血,甚至死亡。 哺乳动物也可感染血吸虫病 牛、羊、马、骡、驴、猪、狗、猫、免、鼠(东方田鼠即俗称的“湖鼠”除外)、獐、狐、豹等多种哺乳类动物接触疫水后。不受皮肤厚薄或部位的影响,尾蚴均可钻入其皮肤,并在其体内发育为成虫产卵。黄牛和羊感染血吸虫病症状较明显,拉稀便或血便,消瘦,甚至死亡。水牛、牲猪感染后的症状较轻,容易被忽视。牛感染血吸虫与年龄有关,3岁以下感染率最高。 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钉螺是血吸虫毛蚴入侵,并在其体内进行无性繁殖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钉螺是很小的螺蛳,外形很像螺丝钉,所以人们叫它钉螺。它的长度一般为1厘米左右。宽度不超过4毫米,有一个小盖封闭着螺壳的口。一种钉螺壳表面有凸起的纵向条纹,叫做肋,这种有肋的钉螺叫肋壳钉螺,一般分布在湖沼区,螺壳为褐色或灰褐色;另一种没有肋的钉螺叫光壳钉螺,一般分布在山丘区,螺壳为暗褐色或黄褐色,比肋壳钉螺略小。 湖沼区钉螺孳生环境 钉螺是水陆两栖的水螺类,多孳生在冬陆夏水、土质肥沃、杂草丛生、水流缓慢的自然环境中。在湖区垸外,湖草洲芦苇洲、柳林地带等均适宜钉螺孳生。地势低且全年水淹8个月以上的地带,以及地势高的坡岸(防汛水位淹不到)一般无钉螺孳生。在湖区垸内,钉螺主要分布在内湖边、沟渠、洼地等有草地带,以及地势较低的苎麻地、棉地、竹林地、桔园等处。 山丘区钉螺孳生环境 山丘区钉螺孳生在沟渠、池塘、河溪和渗水坡等处。其环境特点是:地面常年潮湿,杂草丛生或有石块缝隙遮蔽,水位经常波动,水流缓慢,山丘区钉螺孳生地较分散。 平原水网区钉螺孳生环境 平原水网区主要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这里河沟纵横、密如蛛网、地面潮温、杂草丛生、水位波动、水流缓慢,最适合钉螺孳生。 钉蚴和繁殖季节和寿命 炎热的夏天或严寒的冬天,钉螺躲在草下或泥土裂缝中,春季钉螺在潮湿的泥土表面产卵,湖区钉螺产卵从3月中旬开始,4月份是高峰期。卵产出后包裹上一层泥皮,象个很小的泥球,约半粒芝麻大小。幼螺最早在4月下旬孵出。5月份则是高峰。春季湖区第一次涨水时(5-6月),幼螺大批孵出。孵出的幼螺约经三个月可长成成螺,即到7月中旬时已发育为成螺。钉螺的寿命多数只有1年。到第二年7月份成螺大批死亡,少数据钉螺可活三年以上。 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牛、猪、羊等家畜和渔民、船民、樵民等人群在孳生钉螺的湖洲或沟渠地带排泄粪便,是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农民用生粪(未发酵)作水田肥料。,或在沟内洗粪桶,以及厕所被水淹使粪便溢出等。都会大量散布虫卵,造成血吸虫病流行。 尾蚴在水体中的习性与尾蚴的生命力 尾蚴在水中有向上、向边的习性,绝大多数浮于水面,并可受风浪和水流的影响漂向远处,岸边和下游水流缓慢的回流湾等处水面,尾蚴密度较高。尾蚴在100C水中108小时后死亡,随着水温升高,尾蚴死亡速度加快:18-200C时96小时死亡,20-250C时48小时死亡,400C时45分钟死亡, 450C时20分钟死亡,500C时3分钟死亡,550C时1分钟死亡,600C时则立即死亡。 血吸虫病的感染方式 人们在捕鱼、捞虾、防汛、排渍、砍芦苇、打湖草、洗衣物、洗手脚、游泳等活动中接触疫水,都会感染血吸虫病。感染性钉螺在草上的露珠中也可逸放血吸虫尾蚴,所以打湖草或在湖洲草地玩耍也可能得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的易感季节 一年中的每个月都可能感染血吸虫病。但每年的4-10月既适于感染性钉螺逸放尾蚴,又有大批人群下水从事生产、防汛等活动,极易造成人畜感染。这就是血吸虫病的易感季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