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为什么是三国第一聪明人?擅长隐匿之道

发布时间:2023-06-27 16:28:07 来源:未知 编 辑:9W编辑✔
贾诩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是因为他当年干了一件影响很阴的事情。曾为李傕、郭汜等人献计攻占长安,不仅加速了汉朝的灭亡,也使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可谓一言可兴邦,一言可亡国,这就是贾诩的魔力。
 
不过恶人也好,罪人也罢,他在三国时期的保命技能可是专业的,在那样的乱世中,他藏形匿迹各股势力之间,最终位列三公,配享太庙,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鬼谷子曾说“圣人之道,在隐与匿”贾诩的一生的本领,就在这“隐匿”二字。
 
贾诩的出身武威郡正统的儒家世家,他年纪虽轻,却聪慧过人,早早就声名远扬。当时的凉州名士阎忠曾评价他有“良、平之奇,前途不可限量”说贾诩像张良和陈平,这不只说他有谋略,同时也说他是善于自保。

 
年轻时的贾诩曾因身体不好辞官返乡,他途中遇到劫匪,险被活埋,贾诩没有慌乱,淡定的劫匪头目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只要不活埋我,我家一定会给你很多的钱”当时戍守西边边关的大将正是太尉段颎,段颎智勇双全,威震西土,深受百姓敬爱,所以贾诩便假称他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对方,劫匪听后非但没有杀他,还热情的招待了他,最后放他平安离去。不过这只是他小试牛刀而已,这与他之后的神操作相比,简直不止一提。
 
初平三年,吕布和王允谋杀董卓,董卓死后其部下李傕、郭汜等人不得不准备逃亡,就在这时,带着救世主光环的贾诩来了,他对已经收拾好的行李的二人说道:“王允准备杀光你们凉州人,反正横竖是个死,何不召集军队攻上长安,赢了可以得天下,输了再死也不迟啊”贾诩这一席话看似为大局着想,实则为自己考虑,成则平步青云,败则另谋他处,对他而言,并没有什么损失。如果抛开道德不谈,仅从个人的利益出发,贾诩给李傕、郭汜等人的建议是正确的,他不但保住了梁州军的生机,还让他们东山再起。李郭二人依计杀回长安诛灭王允,控制了朝廷,二人回头一想这多亏了贾诩啊,所以准备封贾诩为候,但贾诩坚决推辞不接受,这二人又封他做尚书仆射,又被他给拒绝了,这并不是他有谦让的美德,而是他对时局看得清,虽然李郭攻下了长安城,可是他也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多年来保命的直觉告诉他,此事决不能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只有隐藏好自己才有机会成就大业。
 
正如《蔡根谭》所说的“君子之才,玉韫珠藏”就是千万不要被别人关注到自己,才不外现,不露锋芒,方是长久之道。正因为贾诩深谙此道,才能在动乱中的化险为夷。果不其然,李郭二人后因利益冲突而兵戈相向,最终同归于尽。凉州旧部也死的死逃的逃,唯有贾诩没有受到任何的牵连。因为他早就看出李郭二人就不是当老版的料,于是早早的带着自己的家人投奔了当时屯驻在华阴的同乡段煨。
 
段煨表面上对贾诩礼遇有加,心里却一直担心贾诩会不会夺自己的兵权,他的这点小心思,贾诩怎么会看不出来?于是安全第一,协同家人又投奔了张绣。张绣也是贾诩的同乡,而是身边缺少像贾诩这样的谋士,于是两人互相写信沟通感情,几封书信之后,张绣就派人把贾诩给接走了。
 
贾诩这一走一举三得,段煨不用担心贾诩反客为主,张绣得到了一个优秀的军师,而贾诩则能确保自己的生命无忧。事情的发展正如贾诩所料,张绣对贾诩“执子孙礼”段煨也对贾诩的家人照料有加,有了张绣这个靠山,固然可以衣食无忧,生命无虞。
 
如果这个靠山倒了,自己会不会遭受池鱼之殃?张绣虽强但在诸侯中却还排不上号,于是贾诩又开始为自己的身价性命谋划了。
 
在众多的诸侯里面,最有发展前景的就是袁绍和曹操,而恰在此时袁曹双方都来派遣使者拉拢张绣,一边是四世三公坐拥四洲的袁绍,一边是刚刚战败相形见绌的曹操,如何选择还用说吗?于是张绣热情的接待了袁绍的使者,准备向袁绍投诚,然而就在此时,贾诩却突然说道“袁本初连自己的亲兄弟都容不下,又拿什么来包容天下的英雄呢?”此言一出,举座震惊,袁绍使者梗是出场拂袖而去,事后,张绣埋怨贾诩说袁绍如此强大,先生网上买要拒绝他的好意呢?贾诩解释道“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我这是为将军提高分量啊,而且在我看来,袁绍绝非曹公敌手,将军尽管放心”,就这样贾诩跟着张绣一同投入到了曹操的麾下。从此找到了一家靠谱的公司,再也不用担心倒闭的风险了。
 
高山不语,流水不言,到了新公司以后,贾诩也着实露了几手。曹操占据荆州,贾诩劝他不要继续进军,曹操不听,最终赤壁大败。在面对马超的西凉联军进犯时,贾诩一招“离间计”让联军分崩离析,不攻自破,助曹操一举定关中。
 
目前看来曹家的公司是不会倒了,就只剩下一道难关让老板满意,如何能让曹老板满意?贾诩知道自己的外来户,并非曹操的亲信和旧臣,而且本身又策谋深长,这对于生性多疑的曹操来说,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所以想让曹老板满意,那就让自己变的没有危险性,总结起来就四个字“装小透明”闭门不出,藏在家中,没事少说话,有事还是少说话,贾诩就是凭借着这一招,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可是你不去招惹麻烦,并不代表麻烦不来招惹你,麻烦往往是不请自来,当时曹操还没有确立太子,曹丕和曹植争夺太子之位的较量早已是暗潮汹涌,那时的曹植才名方盛,深得人心,大有赶超曹丕之势,这让曹丕忐忑不安,于是他派人问贾诩我该如何呢?公司继承人的有力竞争者前来求救是不好推脱的,于是贾诩回答“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孝子,这样就足够了” ,同样烦恼的除了曹丕还有曹操,曹操也不知道立谁为继承人,他也想找一个人给自己提一点建议,于是他也找到了贾诩,这一次贾诩彻底的蒙圈了,既然逃不过,那就给他来一个闭口不言、装聋作哑。当曹操问贾诩立谁为世子时,贾诩犹如未闻,只在一旁低头沉思,顾左右而言其他,就是不回答问题。曹操也是一只老狐狸,贾诩越是含含糊糊,他越是想要问清楚对方的看法,在曹操的刨根问底下,贾诩终于招架不住,只好开口答道:“臣刚才突然想到了几个人,所以没能立刻回答”曹操问“是谁啊?”贾诩回答“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一句看似不是回答的回答,表明了贾诩的态度,他以袁绍刘表为前车之鉴,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曹操听后大笑,贾诩也放下了悬着的那颗心。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不管是对曹丕还是对曹操,贾诩始终是寡言相对,也正是他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使自己远离政治斗争的漩涡。曹丕继位后,贾诩被封为太尉进爵寿乡候,死后梗是配享太庙,享尽了荣宠。
 
正如易中天所说: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是活的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就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生前鹤立,死后哀荣,或许对于贾诩来说,活着才是最大的成功,至于其他,不过是顺其自然罢了。
 
其实,谋士是个高危职业,作为谋士你必须懂得展示自己的聪明,体现自己的价值,不言则以,言则必中,该闭嘴的时候就别说一个字,该装傻的时候就流口水翻白眼,两手发抖浑身发颤,这就是鬼谷子推崇的“隐匿之道”。
 
贾诩的一生不是在自保,就是在自保的路上,他将隐匿之道运用到了炉火纯青,让自己以77岁的高龄善终。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想要达到超出常人的深远境界,就要隐藏自己。
 
人生在世,力达自身,当有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