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传与西厢记有什么联系?西厢记为什么是禁书
发布时间:2024-01-21 15:43:17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在我国古代还是有很多的书籍值得大家去阅读,可以体会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思想,西厢记是中国元代最为经典的戏曲剧本!那时候的作者表现出了极强的现实主义者,对爱情的自由,渴望!那么莺莺传与西厢记有什么联系?西厢记为什么是禁书?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莺莺传与西厢记有什么联系?
传奇小说《莺莺传》取材改编而来的杂剧《西厢记》
元稹的《莺莺传》可以说是提供了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到了金代还有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而《西厢记》的剧情直接取材于《西厢记诸宫调》。但是不是翻版,因为故事性质是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莺莺传》肯定张生抛弃莺莺的“忍情”变成《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对张生和莺莺争取自由爱情与婚姻的赞美。 ![]()
在《西厢记》中,对于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表现得特别明显。剧中表面上安排了两条矛盾冲突线:一是以老夫人为一方,莺莺、张生和红娘为另一方的矛盾。整部喜剧围绕着张生与崔莺莺在丫鬟红娘的帮助下背着老夫人偷偷来往的情节展开,这是维护封建
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势力,与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叛逆者之间的矛盾,双方壁垒分明,冲突尖锐。在《莺莺传》中,莺莺与张生的相识是由于老夫人的引荐,她为答谢张生设法让一家躲过了军人的骚扰,特设酒席款待张生,故引莺莺出来表示谢意,张生见到了美貌如花的莺莺被其深深吸引,这里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张生对于莺莺的喜欢,而莺莺对张生的提问却表示出了爱理不理的态度,所以这里让人感觉到双方并没有一见钟情的感觉。
而与《莺莺传》不同的是,《西厢记》的开篇就是张生与莺莺在普救寺的一见钟情场景,两人彼此眉目传情,心中都不由自主地升腾起了爱情的火花,这表现出了更加有进步意义的自由恋爱的思想。但是后来随着老夫人的出尔反尔,也就激化了张生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使戏剧的冲突较之《莺莺传》就更加激烈了。二是莺莺、红娘、张生三人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多由他们所处的不同社会地位和不同角色而引起的一些猜疑和误会构成。例如在《莺莺传》中,把莺莺与红娘之间主仆地位的悬殊进行了夸张的描写。当张生两次向红娘倾述自己对于莺莺的爱慕之心时,红娘都没敢告诉莺莺,而是给张生出谋划策让他凭着对莺莺家的恩情向老夫人求婚。
![]()
而在《西厢记》中,莺莺刚开始虽然对红娘怀着防备之心,但是当看到红娘衷心的帮助自己与张生时,她就非常信任红娘了,让她去看望张生,还帮忙送信。可以说在这里,红娘与莺莺以及张生三人成为了一个更加亲密的合作团体,与顽固的老夫人相抗衡。整个剧情在这两组错综交织的矛盾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常给人以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感,因此获得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其次,《西厢记》中对于人物自身的内心矛盾冲突也表现得非常强烈。
![]()
第一,自然的感情流露和贵族的骄矜性格,构成莺莺形象特有的矛盾色彩。 元稹笔下的莺莺虽有反抗仍是对封建压力的片面屈从,因而显得无力苍白。而王实甫笔下的莺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显得更为大胆,勇敢,与机智,并取得了最后的成功。戏剧出现了这样的冲突:明明是她叫红娘去探望生病的张生,但当红娘带回张生给她的信时,她却责骂红娘带回“这简帖戏弄我”!她要红娘带信给张生,叫他下次休得如此,但是张生打开信一看,喜出望外,原来莺莺寄去的是约会的诗简。当张生果然来约会时,她又以大道理责备了张生一通。作者对莺莺矛盾心理的描写,展示出她既有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又深受封建礼教的浸染的真实心理。这就突出了莺莺最后作出和张生结合的决定是难能可贵的。
![]()
第二,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更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及张生的软弱,使他成为封建社会中多情软弱的才子的代表。
最后,人物的性格同封建社会的这个大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西厢记》中也以更加戏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红娘在原作中是个次要角色,在此作中却成了一个很活跃的人物。在她和张生的初次对话中,就表现出了她聪慧的一面,剧中写到“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君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道不得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从剧中数不胜数的对于莺莺的言谈举止的描写中,我们都可以清晰的看到红娘这个机智聪明、活泼可爱的人物形象。一个身份低微的丫鬟红娘,在老夫人面前不但帮莺莺与张生求情,反而责怪老夫人的过错,她轻易地攻克了封建势力的顽固堡垒,这是戏剧冲突的一个表现;在《莺莺传》中,通过写张生抛弃莺莺的借口“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突出了张生在爱情上始乱终弃的观念,这和他之前对于莺莺的热恋和之后的“补过”行为构成强烈的戏剧对比;《西厢记》超越了这样的冲突
![]()
古代是比较崇尚儒学的,认为涵养人中正之气、君子之德的书才是人们应该读的书,比如四书五经,女孩子则应多读三从四德之书,比如女则。
![]()
但是西厢记、牡丹亭都是比较赤裸裸地剖白“人欲”的书籍,在古人看来,这样的书不仅不能涵养正气,反而会移人性情,所以是杂书、甚至禁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