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三星堆外星人之谜
发布时间:2024-02-07 08:28:40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始于当地农民燕道诚与儿子燕青于1929年春淘沟时偶然发现的一坑玉石器,其中有圭、璧、琮、玉圈、石珠等,一共300多件。1931年春,在广汉县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笃宜听到这个消息后,找到当地驻军帮忙宣传保护和调查,还将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国人开办的华西大学博物馆保管。根据董笃宜提供的线索,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和助理林名钧于1934年春天组成考古队,经四川省教育厅颁发执照,广汉县政府批准,由广汉县县长罗雨仓主持,在燕氏发现玉石器的附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发掘。发掘收获丰富,共出土文物600多件,有陶器、石器、玉珠、玉杵、玉璧、玉圭等,这些文物后交由华西大学博物馆收藏。此次考古发掘的成果被葛维汉整理成《汉州发掘简报》,发表于1936年的《华西边疆月刊》,文中将这批出土的文物命名为“广汉文化”。遗憾的是,三星堆遗址自1934年首次发掘以后,发掘就长期停滞。
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 共有七大未解之谜:(1)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目前有其来源与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有关、与川东、鄂西史前文化有关,可能来源于溯江而上的某种古代地区性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有关等看法,一般人们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彼此融合的产物,是多种文化交互影响的结果。但究竟来自何方?(2)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为何?目前有氐羌说、濮人说、巴人说、东夷说、越人说等不同看法。多数学者认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与三星堆关系密切,其主体居民可能是来自川西北及岷江上游的氐羌系。(3)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三星堆古蜀国是一个附属于中原王朝的部落军事联盟,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已建立起统一王朝的早期国家?其宗教形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还是神灵崇拜?或是兼而有之?(4)三星堆青铜文化是如何产生的?是蜀地独自产生发展起来的,还是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或西亚、东南亚等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5)三星堆古蜀国如何消亡?一般认为,三星堆古蜀国有一个发展壮大,由盛转衰的过程,立国时间在千年以上,与传说中的几代蜀王均有关系。灭国时代大约在商末周初,灭国的原因为政权的更替。以后,蜀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了成都及附近地区。(6)三星堆祭祀坑的性质和年代?年代争论有商代说、商末周初说、西周说、春秋战国说等,性质有祭祀坑、墓葬陪葬坑、器物坑等不同看法。(7)三星堆金杖之谜何在?一般认为金杖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标志,即王杖、权杖,是王权的象征。金杖是大巫师手中的魔杖、法杖,是神权的象征。还有人认为金杖集神权与王权于一体,是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王者之器”。金杖的来源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测,更是三星堆的一个千古之谜。 三星堆外星人之谜: ![]() 对三星堆的考古发掘 三星堆文化是分布在中国西南四川盆地内、年代范围大致在公元前1800~前1200年间的青铜文化。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在该文化的中心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就出土过一批精美的玉石器,引起了考古学家们的重视。1934年,当时华西大学博物馆的美籍学者葛维汉(David C. Graham)等根据这个线索,在出土玉石器的地点进行了发掘。从那以后,考古学家对三星堆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一直断断续续在进行。1980年开始的对三星堆遗址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尤其是1986年在遗址南部发现了两个埋藏有大量青铜、玉石、象牙、黄金等质料文物的埋藏坑后,三星堆遗址和三星堆文化逐渐广为人知。进入21世纪后,考古学家又在三星堆遗址北部发掘了青关山大型宫殿建筑基址,三星堆遗址和文化的面貌得到了更全面的揭示。 通过多年的考古工作和研究,考古学家对三星堆遗址及其文化,已有比较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尽管三星堆文化还没有发现文字,但三星堆器物坑出土的大量在其他文化里见不到的高品级文物,直观地向我们传递了大量的重要历史文化信息,笼罩在远古迷雾中的三星堆王国,已经露出了它部分的“庐山真面目”。 揭开三星堆的神秘面纱 持续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使得人们认识到,三星堆遗址是在新石器时代的一处大型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鼎盛时代是在中国的夏代后期和商代前期,商代后期就逐渐走向衰落。三星堆遗址周围地表断断续续的土埂,以及城内被称为月亮湾、青关山的耸立土丘,都不是自然的土堆,而是人工堆筑的城墙和夯土台基。在古城北部的青关山和月亮湾等地,是当时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所在;古城南部偏西的三星堆地点,则是神庙等宗教祭祀的场所;城内其余地方,可能分布着包括制造玉石器作坊在内的手工业工场;而在西城墙外的仁胜村一带,则是当时人们埋葬死者的范围广大的墓葬区。 ![]() 三星堆遗址不是一处普通的聚落遗址,它是一处拥有大量财富积累、聚集着大量神职人员、宗教气氛非常浓厚的区域中心都城。以三星堆遗址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已经脱离了史前新石器文化的范畴,进入了青铜时代;三星堆文化所代表的古代社会,已经不是原始的村社或林立的城邦,而是一个颇为强大的古代王国。 三星堆王国的形成 三星堆王国的居民,主要是原先生息在成都平原上的当地新石器时代文化(宝墩村文化)的居民。考古研究已经表明,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现在认为富庶的成都平原还是古树参天、潮湿阴暗的丛林,丛林中只有成群的野生动物,包括后来四川地区已经见不到的大象、犀牛等种群,还没有人敢于长期居住在平原丛林之中。 大致在相当于龙山文化时代的早期,一些原居成都平原西北山区和高原的族群,沿着流经成都平原的江河逐渐进入到平原,成为这一地区的最初开发者。随着周围山区和丘陵人群的大量涌入,成都平原很快就涌现出了很多村落,出现了资源和领导地位的争夺和冲突。 为了保护自己,大约从公元前2500年开始,一些大型聚落开始在周围修筑土筑的城墙,成都平原进入了古城林立的城邦时代。随着这些史前城邦间冲突的加剧,不少城邦被邻近的强邦大族所兼并,原先城邑也就越来越少。 ![]() 到了公元前1800年左右,位于成都平原北部边缘的三星堆城邦,由于地理位置、族群构成和技术先进等方面的原因,在激烈的城邦冲突中脱颖而出,先后消灭了成都平原上的其他城邦,成了成都平原甚至四川盆地的唯一国家。 三星堆王国统治阶层 三星堆王国的社会结构主要由两个族群组成。一个族群是将头发梳成一条辫子,拖在脑后的“辫发”人,其发式好似清朝的男人们;另一个族群是将头发挽在脑后,然后用发笄(即簪子)将其别起来的“笄发”人,这是中国中原地区数千年来人们的主流发式。 “辫发”人可能是先前来自川西北山区的早期居民,属于成都平原的主体族群,他们之中的上层可能掌握着国家的世俗权力,而下层则是三星堆王国的基层居民。这些位于社会底层的原住民地位很低,他们的头发被剪成特别的“分头”,以标识其身份。“笄发”人很可能是来自中原地区的族群,他们掌握着天文、宗教和技术等知识,是三星堆王国统治阶级中的神权贵族。 在三星堆古城内外曾出土过多件镶嵌绿松石的铜饰牌,类似的、年代更早的铜饰牌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遗址中也出土过不少。二里头遗址是传说中夏王朝的首都,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与二里头相似的铜饰牌,以及多种二里头文化风格的陶器,部分印证了古蜀王国有来自中原夏王族成员的古史传说。 三星堆人的宇宙观 三星堆王国的人们已有了复杂的宇宙观,以及基于这种宇宙观的原始宗教。在三星堆人们的心目中,宇宙就像一个半球形的穹窿笼罩在大地上,大地四周为浩瀚的海洋,东海和西海的尽头各有一株供太阳鸟栖息的树木,东方那棵神树形似桑树,名叫“扶桑”,西方那棵神树形似柳树,名为“若木”,十个太阳鸟白天轮流从东方飞向西方,晚上再依次从地下黄泉返回东方,从而形成昼夜之分。三星堆器物坑内出土了桑树和柳树形态的大铜树各一棵,九根树枝上各栖息着一只太阳鸟,就是当时已经形成了带有“天有十日”神话色彩的“盖天说”或“浑天说”宇宙观的证明。 基于这种宇宙观,三星堆王国的人们非常崇拜太阳,形成了以太阳神为中心的神祇系统。他们心目中的太阳神,形象是人的头部,鸟的身躯。人的头上戴着羽毛的冠冕,瞳孔从眼眶中向外伸出,两只耳朵又大又尖。 ![]()
在三星堆器物坑中出土了三具巨大的铜制凸目尖耳青铜面像,其中最大的一具两耳之间的距离达1.42米,它应该就是三星堆王国神庙中太阳神雕像的脸面装饰。原先完整的太阳神像头部和身躯都是木雕的,木质的部分已经随着神庙的焚毁而消失,只有凸目尖耳的青铜面部装饰被保留下来。
对鸟和眼睛的崇拜
大概也因为太阳神等主神的形象是鸟,太阳神的眼睛又分外特别的缘故,三星堆文化的人们形成了崇拜鸟和眼睛形象的习俗。他们的巫师头上戴着鸟头冠,足下穿着鸟爪靴,整体装扮成鸟的模样以取悦神祇;他们的王者手持鸟首的权杖(另有龙首的权杖),杖身上包着刻镂着鸟纹及射鱼纹的金箔;他们的神庙内除了供奉着人首鸟身的太阳神外,还钉挂着许多巨大的铜眼睛,沟通人神的神职人员衣服上或身上也有眼睛的图案。三星堆器物坑出土的鸟妆铜人像、足蹋鸟形云朵的铜人像以及众多鸟和眼睛的形象,都是这种习俗和崇拜的反映。
总之,三星堆文化尚存在不少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考古学家不懈的努力,这些未解之谜终究会得到合理的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