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古代常见官职与现代官职对比图
发布时间:2024-02-14 09:55:09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喜欢读史书的朋友一定对监察御史这个官职十分熟悉。它是为维护既有的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一项专门的“准司法”性质的国家监督制度。主要作用是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法令和法制(这里指封建社会)的统一。但你知道这些官职如果穿越到了现代相当于什么官职吗?
古代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甚早,中国古代的封建国家为监督政府官员,为国家利益和皇帝利益而服务,维护既有的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一项专门的“准司法”性质的国家监督制度。监督法律、法令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律、法令和法制(当然,这里是指封建法制)的统一,参与并监督中央和地方司法(在古代,司法从属于行政,因此,在古代,司法和行政是同义词)机关对重大案件的审理活动,是中国古代监察机构及监察官员的主要职责。 ![]() 监察御史,官名,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宋元明清因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通常弹劾与建言,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 然品级仅正八品下,无出入朝堂正门的资格,只能由侧门进出,非奏事不得至殿廷。开元初才取消限制。但因内外官吏均受其监察,权限甚广,颇为百官忌惮。员额,唐为十五人。宋减为六人,分察六部百司,品级为从七品。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以都御史、副都御史为主官,所属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各冠以地方名称,各道人数不等,总数一百一十人,均为正七品官。清同明制,乾隆时提高为从五品官。 其实,通俗一点说监察御史就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检察员。 古代常见官职与现代官职对比图 丞相---总理 太尉---国防部长/卫戍军区司令(宋代) 御史大夫---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兼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纪委书记 户部尚书---分管财政,经济,税务,土地,民政,农业,户口,军需,资源的副总理 兵部尚书---国防部长/武装部长 ![]() 吏部尚书---组织部长兼监察部长 礼部尚书---分管教育,文化的副总理 工部尚书---主管重大工程建设的副总理 刑部尚书---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兼**部长 县令---县委书记 ![]() 县丞---县长 通判---副省长 巡抚---省长 唐代时刺史---省委书记 太守---地级市市委书记兼分区军长 总督---大军区司令员兼数省省委书记 知州---省辖市市长 知府---省长 ![]() 县都头---县武装部长 县捕头---县ga局长 开封府尹---北京市委书记兼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大理寺正卿---国家首席大法官 大理寺少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三司使---财政部长 亭长---公安局所长 ![]() 水师提督---海军分区司令员 尚书令---国务院办公厅主任/秘书长 太傅---副主席兼宣传部长 待郎---各部副部长 总兵---战区司令员 大学士---国务委员 左督御史---国家监察局长 军师---参谋长 领侍卫内大臣---负责中南海内部安全的官员 九门提督---北京军区司令 都司---军分区司令员 押司---保密局局长/地方政府秘书长 提刑官---司法部长 道台---副省长 中堂---相当于一个部的部长 书佐---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御史中丞---文化部长兼国家博物馆馆长兼国务院办公厅主任 税务司---主管海关税务的官员相当于海务局长 巡检---ga局的大队长 大司徒---财政部长兼统计局长兼税务总长兼民政部长 执金吾---北京分区军长/负责中南海保卫事务的官员 按察使---组织部的官员 观察使---监察地方的官员 国子监---教育部长 枢密使---国家军委副主席兼陆军参谋长 宣政院首席---主管宗教,民族事务的副总理 少府---负责中南海的收支事务的官员 主事---股长 护军---相当于军长 参知政事---常务副总理 京兆尹---北京市长 主薄---一个县的常务副县长 税课大使---县税务局长 州同---副市长 翰林学士---国家领袖的秘书兼顾问 门下省的首长---政治局常委 节度使---相当于军区司令兼省长 布政使---财政厅长 盐运使司运同---盐务管理局长 郎中---一个部的司长 钦天监监判---科学技术院长 百户---基层官吏 右拾遗---政府顾问 千户长(规模较小的)---镇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