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旅行社必须要多少专职导游?关于旅游导游市场的现状揭秘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7:34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作为一名酷爱旅游的人来说,小编可以说是参加过无数个旅游团,而且这些旅游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小编可以说是非常熟悉导游这个团体了。不过最近随着旅游法的实施,对于旅游业的影响实在是不小,尤其是对于导游来说更是非常巨大的。
 
  一个旅行社必须要多少专职导游?
 
  10月1日实施的“旅游法”对旅游业的影响还在发酵。10月15日,记者调查了解,不得安排购物和另行付费项目的规定使得导游收入锐减。部分旅行社导游开始离职,济南一家旅行社的26名导游走了23人,更多的导游则在观望。新旅游法实施,但是对于一个旅行社必须要多少专职导游?这个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以前月入两三万 如今六七千
 
  “从今年上半年组团的数量开始减少到现在,每个月的收入都不如去年高,周围的导游朋友们干活积极性都不高。”10月15日,泰安市一家大型旅行社的专职导游小张说。
 
  旅行社的日子不好过,导游也不可避免地被影响。记者采访泰安多家旅行社了解到,不少导游持观望态度,准备转行,
 
  “对青岛及山东沿海地区旅游淡旺季明显的城市来说,一个导游赚钱都集中在5月—11月,都想在这几个月的时间内赚足全年的钱,但‘旅游法’实施后的导游工资是个很大的问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旅行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之前公司的导游在旅游旺季带团,提成加上导游费,一个月下来就赚两三万。“旅游法”实施后,公司导游基本工资由一个月2000多元提到4000多元,加上一些奖金,一个导游一个月收入在六七千元,整个旅游旺季收入只有4万元左右。这位负责人手下的一些导游已经开始考虑转行,他只能极力挽留,看看明年旅游旺季的形势。
  为了留住导游,泰安市一些旅行社开始给专职导游增加基本工资,或者提高带团补助。泰安市一国旅总经理告诉记者,现在已经给公司的专职导游涨了工资,但还是赶不上导游此前的收入,“预测会有一部分优秀导游转行。”
 
  泰安市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泰安已经有几家旅行社提出了注销申请,“原因多多少少都和客源减少有关。”泰安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先后有4家旅行社向监管科提出注销申请,2家因改制需要,另外2家早在七八月就提出了。
 
  部分地接导游“十一”旺季也没接团
 
  10月15日,济南一家善做地接的知名旅行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社原有26名专职导游挂在名下,旅行社负责为其缴纳养老保险,但不提供工资,导游收入靠日常带团进店购物提成弥补。“旅游法”实施后,这部分收入几乎被斩断,旅行社又养不起导游,现在23名导游已经陆续选择自谋职业,离开了旅行社。
 
  “我的导游同行中,现在大约有一半选择歇业观望。”10月15日,挂靠在中旅总社的青岛地接导游董飞告诉记者,自“旅游法”实施后,青岛一日游涨价,原本选择团体游的游客开始自驾游,有一半的导游连“十一”旅游旺季都没接团。
  董飞在“十一”期间组织了一辆大巴接游客,结果33座的大巴只坐了8个人。剩下的时间,他也跟同行一样在家里歇着了。
 
  “33座大巴只坐了8个人,这样的生意连包车费都不够。”董飞介绍,本来在北方过了“十一”就是旅游淡季,所以现在青岛地接导游只能在家歇着了,想等到明年看情况。
 
  据估计,目前济南市知名大旅行社共有领队和导游四五百人,其中8成为兼职,这部分从业者在“旅游法”实施后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大。
 
  青岛报业翻译导游公司的宫正南是一名从业12年的老导游,他介绍,“十一”长假后青岛旅游进入淡季,如果一名导游每月有10天接团,每天补贴200元,一月收入不过2000元,不少人思谋转行。
 
  省旅游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路锋接受采访时表示,“旅游法”严禁旅行社组织游客购物或参观自费景点,使得不少导游、领队的收益受到较大影响,带来非常严峻的挑战,“能熬到年底的旅行社就是好旅行社。”
  靠低价竞争的小旅行社可能撑不住
 
  泰安市旅游局监管科副科长李建锋告诉记者,目前,“旅游法”对旅行社行业的影响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估计到明年元旦或春节前后,将有更多旅行社提交注销申请。
 
  李建锋说,元旦和春节旅行社集中结账的时候,一些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旅行社可能会支撑不下去,集中注销的状况或许会出现。
 
  有专家表示,此前一些规模小、实力弱的小旅行社通过代理销售包价旅游产品,向大旅行社输送客源,但这些旅行社往往在服务方面存在短缺,经营的产品大同小异。告别低价竞争,旅行社将会更多地注重特色和服务,部分小旅行社在和大旅行社的竞争中,资金、服务、产品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及,这些旅行社将很可能就此消失。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在最近一两年内,旅行社将会度过一段最难熬的日子。在行业重新洗牌后,旅游行业可能会慢慢好起来。
 
  关于旅游导游市场的现状揭秘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关注旅游、关注导游。记者通过对导游市场的调查,以及对相关从业者的采访,让我们了解到导游行业的现状,以及导游从业者的故事。
  德州导游从业人数如何?是否存在缺口?持有导游证的旅游专业学生有多少会在毕业后做导游?频频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导游,如何内外兼修,成为德州好导游?18日,记者采访了导游行业相关人士,试图寻找答案。
 
  缺口巨大 德州56家旅行社专职导游仅83人
 
  跟着旅行社外出旅游,导游是游客玩得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好的导游不仅会在旅途中,用故事和歌声解闷,还有专业丰富的知识给游客讲解,更重要的还有良好的服务,让游客倍感亲切。
 
  可是,在德州专职导游成了稀缺资源--专职做导游的仅有83人,而对应的目前德州有56家正常营业的旅行社,平均每家旅行社不到两名专职导游。“在旺季时,缺口巨大,至少缺一半。”德州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坦言,很多时候找不到导游,就不配备导游,由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做导游服务的工作,“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导游的工作性质,让导游正成为青春饭,结婚后的女性很少再出去带团。
 
  值得注意的是,导游实行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制度,目前,德州高级导游共有三人,三名高级导游分别为李春花、张莉、吴慧宁,中级导游14人,其余为初级导游。
  纷纷逃离 旅游专业持证学生毕业后仅一成做导游
 
  自2001年德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以来,《导游基础》是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该专业在校生考取导游资格证书的比例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近年来,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程《导游基础》,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报名率也在增加,学生获得导游资格证书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
 
  据德州学院资源环境与规划学院院长付修勇介绍,在校学生考取导游证的目的呈现多样化:一是为将来从事相关职业而考取导游证;二是为减少家庭经济负担,利用周末或假期做兼职,为自己的旅游节省开支,这种情况在德州学院非常普遍。三是真心喜好旅游,提升自己的旅游素养,丰富自己的旅游知识,在这一方面,2004年德州市首届导游员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是德州学院外语专业的在校生,就是此类型的典型。
 
  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尽管很多学生持有导游证,可是毕业后从事导游的情况并不乐观。付修勇介绍,德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持有导游证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导游职业的比例不足10%.“其中主要原因有:导游工作非常辛苦,既有昼夜兼程的旅途劳累,又有游客与导游之间的矛盾纠纷,部分刚刚入职的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化解纠纷的能力和素质。其次,在部分人眼中,青春是从事导游职业的资本,旅游行业存在潜在的风险。”付修勇说。
 
  内外兼修 好导游是这样炼成的
  在华商旅行社总经理的头衔下,李春花还有许多不同的身份:39岁的女性,是15岁男孩的母亲,2009年德州市最受喜爱的导游员第一名,2006年山东省优秀导游员……16年来,李春花从“门外汉”成为高级导游。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单位搞起了三产,做旅游,李春花担起了这一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有人说,导游会唱唱歌,讲讲故事就行了。”至今,她对一些人就导游的看法很有意见:那不是合格的导游,在她的眼里,导游要有着过硬的业务能力,良好的服务态度,两者缺一不可。
 
  “至2005年成立华商旅行社以来,10年间,我们旅行社的导游没有收到任何投诉。”李春花说,她认为这是因为她和同事们做好了以上的要求。
 
  “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知识储备,比如去一个景点,不仅仅要掌握常见的景点常识,还要挖掘细节,历史故事,带给游客最丰富的知识,不一样的感受。”李春花说。
  更为关键的是,导游一定要搞好服务。从事旅游之初,有一件事情令李春花感触颇深:一位老人从炕洞里拿出钱,都是20元的,钱上有着浓浓的土味,作为外出旅游的资金,接过这些现金,李春花一下子就被感动了:没有理由不为这样的老人做好服务,从那一刻起,她决定,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每一位游客。
 
  此后,她也是这样做的,外出旅游,老人的衣服她来洗;游客生病她会陪着游客输液,输完液可能已经是凌晨了。可是她感觉很高兴,因为她的付出获得了游客的认可,他们像家人一样配合着李春花的工作。
 
  如今39岁的她,还是坚持带团外出,因为她喜欢外面的世界,更喜欢和游客在一起共赏祖国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