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为什么没有小人书了,小人书是哪一个年代的

发布时间:2024-04-26 19:35:02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会不会选择回到很久之前的年代,那时候虽然没有网络,没有手机和电视剧,但是我们发现那时候的人是真正的快乐,那时候的孩子拥有真正的童年,而这样的童年是如今金钱无法买到的,他们那时候不玩手机,不看电脑,他们读我们现在想买都买不到的小人书,然而如今这些东西都已经不见了。
 
  现在为什么没有小人书了
 
现在为什么没有小人书了,小人书是哪一个年代的
 
  小的时候,没有电视,最好的玩艺儿当数“小人书”了。在“小人书”演绎的“连续剧”里,孙悟空可以上天入地,诸葛亮可以呼风唤雨,水浒的英雄们可以大闹江湖。可如今这些玩艺儿,只有到潘家园的旧货市场才能找到了,因此很多人说,“小人书”没了,让我怎么回到童年?
 
  是啊!童年多好,不愁吃,不愁喝的,凡是上岁数的人谁不希望回到童年呢?可说实在的,现如今想回到童年也不那么容易了。童年的玩艺儿早就进了博物馆,成了故纸堆,变成令人怀念的玩艺儿了,“小人书”大概就是这样的命运吧!
 
  然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一种画坛的品种,“小人书”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还有无数的作者和画家仍然对“小人书”情有独钟,仍然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小人书”的真谛。不仅孩子,而今不少大人仍然对“小人书”那么爱不释手。于是,便有人借鉴此种形式,把它演变成为“读图时代”,一时间,许多的小说,甚至散文也都有很多的插图。这些插图有的诠释作品中的某些章节,有的甚至单独成为某种艺术的展示方式。

现在为什么没有小人书了,小人书是哪一个年代的
 
  对此,有人说,书就是书,何必搞那么多插图呢?也有人说,有插图的书比没有插图的好看。台湾著名作家刘墉许多版本的图书,就以精美的插图而颇受读者欢迎。刘索拉的《女贞汤》,其插图的精美,完全可以作“小人书”看。而最近某出版社出版的萧红名著《呼兰河传》,其插图更仿佛一本连环画,充分展示了东北的风土人情、历史风貌、民俗民风,令人拍案叫绝。
 
  几十年前,“小人书”很像今天的电视连续剧,越看越有味道,买了第一本,想买第二本。全套《三国演义》共计60册,要是买齐,真得下不少本钱。全套的《红楼梦》24本,分好几个阶段出版,其中有几本印数非常少,真想凑成一套,是很难的。然而,对当年的孩子们来讲,没有不想凑齐的,于是寻觅成套的“小人书”便成了许多孩子的梦想。
 
现在为什么没有小人书了,小人书是哪一个年代的
 
  而今,各种卡通“小人书”品种也很多,已然取代了昔日“小人书”的地位,“小人书”是越来越难寻觅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当然很多:这不仅需要有家喻户晓的长篇小说作底本,也需要有高超绘画技艺的画家下功夫,更需要出版社的鼎力配合,才能将读者的喜爱变成读者需要的“产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这3个条件都不具备。 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那样家喻户晓的名著可谓凤毛麟角,更没有画家为不赚钱的事下那么大功夫。正因为如此,“小人书”离我们越来越远,倒是那些插了图的精美书籍可以大行其道。不但小说的插图越来越多,甚至像李泽厚这样大学者的学术著作,插了图以后也卖得十分走俏。由此看,让更多的人进入“读图时代”也算弥补了“小人书”短缺的遗憾。
 
  但是,“小人书”就是“小人书”,绝非插图多的书籍可以补其缺憾。因为,没有“小人书”的夜晚,只能靠现如今天天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度日,人们很难再回到童年了!

现在为什么没有小人书了,小人书是哪一个年代的
 
  小人书是哪一个年代的
 
  相信很多上世纪70年代前后出生的人,大概都拥有这样一种童年记忆:在路边摊、小书店,一两分钱租一本小人书,然后大家头碰头挨在一起看半天。如今,流动小人书书摊已经找不到了,巴掌大的连环画也已成了大家童年的回忆。当《海贼王》、《火影忍者》成为如今孩子们心目中的经典读物,你是否还能记起连环画《鸡毛信》封面上,拿着红缨枪的海娃?
 
  对于很多70后、80后来说,小人书承载了他们快乐的童年回忆。当年小伙伴们捧着小人书,那份如痴如醉的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小朋友在平板电脑上玩游戏看动画片。
 
  小人书学名叫连环画,是一种以多幅画面连续表现一个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是上世纪70年代一代人的回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都是当时流行的连环画册。

现在为什么没有小人书了,小人书是哪一个年代的
 
  从上世纪70年代风靡一时的“小人书”,到各类童话书刊,到电子读物,再到如今的手机读报,阅读方式的改变无不体现了生活巨变。“小人书”记录了一段历史、一个时代。要读懂那个时代,可读读“小人书”;要理解那一代人,请读读“小人书”。
 
  根据记载,上世纪70年代,中国图书阵地还是一片荒芜,孩子们没书看。在这种情况下,周总理“为解决下一代的精神食粮问题”,要求抓好连环画出版工作,必须解决青少年没书看的问题。“小人书”从此走向高潮。以1982年为例,全年共出版连环画作品2100余种,单本印量10万册,相当于1960年代印量的20倍。内容也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伤痕文学、四大名著、世界名著、现代化建设、农村改革、科学发展……小小一本画册,包罗万象,成了陪伴青少年成长的最好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