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为什么会这么火?双十一应该理性消费

发布时间:2024-04-27 09:19:38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已经到来,是不是很多的小伙伴已经准备好“剁手了呢”俺火气双十一,为什么很多人都选择去购物,平时的时候也是可以买的,为什么偏偏双十一是如此的火爆,并且很多人买东西都要买好多,我们不能这样,应该理性的选择消费在双十一当天。
 
  双十一购物为什么会这么火?
 
双十一购物为什么会这么火?双十一应该理性消费
 
  从双十一的成长轨迹来看,可以用爆炸式来形容。2009年淘宝商城首次推出双十一活动只有27个品牌参加,总共销售额也只有5200万;2010年总共交易额达到了9.36亿,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这个活动的价值—当年香港一天的交易额也只有8亿,一家电商抵消了一座城市的消费水平,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而2011年就相当疯狂了,交易额达到了33.6亿,当天交易额超过1000万的商家有38家,超过4000万的有3家;2012年天猫和淘宝交易额超过了191亿,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单日单店交易额超过1亿的有3家,超过5000万的有14家。
 
  双十一到了,是不是很多宝宝们开始疯狂搜索,疯狂的躁动起来了?这些问题在你们的脑海里闪现过没?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活动即将开始,无论商家之间、平台之间竞争多么激烈,作为我们聪明的网友面前已经越发坦然。我们大家都知道双十一优惠是确确实实的,双十一红包,也是确确实实的存在的!很多人觉得便宜并且又有现金红包还有优惠券,所以就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了。

双十一购物为什么会这么火?双十一应该理性消费
 
 
  利用节日做促销其实是一个比较老套的营销手段了。元旦、中秋、国庆、圣诞,只要是个节日,我们都能看到商场里五花八门的打折促销。但是,“双十一”促销之所以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节日促销都要成功,就是因为电商们不仅仅采用了传统的价格激励,还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激励。简单来说无非就是“把谈恋爱的钱用来给自己买件像样的衣服”类似的宣传。就是在这种全民消费的激励之下,很多人在光棍节当日的消费是超出了自己的预算约束的。
 
  其次,是价格弹性。需求定理表明,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将使其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则是衡量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那么这种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弹性的。
 
  11月11日当天,很多网店的商品折扣低至五折、三折甚至一折,我们也许会感到疑惑:他们真的能赚钱吗?还是不惜亏本也要随促销的大流?当运用需求价格弹性这一工具来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在这场促销大战中,大部分卖家的收益是远远超过他们平日里的收益的。

双十一购物为什么会这么火?双十一应该理性消费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左右商家打折力度的又是什么因素呢?动辄5折的大幅让利之下,商家不会亏损吗? 这一问题可用“二级价格歧视”经济学原理来解释。
 
  所谓二级价格歧视就是按销售量定价,即通过对相同货物或服务的不同消费量索取不同的价格来实施。虽然价格普遍下降了,但是通过扩大产量和实现较大的规模经济,更低的单位成本仍能增加商家的利润,且低价格能带来吸引客户、带来回头客、二次消费等诸多好处。商家正是预知了十分优惠的价格定会吸引一大批顾客,而这种价格只有在人数超过一定程度上时才会有可观的收益,才会实施这种策略。
 
  价格、心理激励,价格需求弹性再加上二级价格歧视,这成为了双十一能够出现爆炸性增长的关键因素。
 
  双十一应该理性消费
 
双十一购物为什么会这么火?双十一应该理性消费
 
  铺天盖地的广告,“双11”已经走过“七年之痒”,今年是第8年。现在的“双11”,已经从一天变成了一月,甚至提前一月,从10月就开始了预付费,预付10元可变20元,即便如此,消费者也从最初的疯狂抢购到如今的理性消费,现在是购物车中东西很多,真正买单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了。电商大佬们根据顾客心理也转变策略,不但拉长今年的“双11”战线,还喊出“认真购物,买点好的”的口号。
 
  多数消费者表示将理性消费
 
  “每年的 双十一 我都会熬夜参与零点抢购。”福州的小刘自称资深网购达人,从2011年大学时代开始,每到“双十一”都会疯狂一把,吃的、喝的、用的囤一堆。但她告诉记者,今年“双十一”不会再“剁手”了。“每次盘点战利品总会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商品都是冲着价格低抢购的,实际上自己并不需要,以至于很多东西买回来就压箱底了。”小刘说。
 
  记者采访发现,以往的“双十一”活动中,多数市民存在冲动型抢购行为,几年经验累积下来,他们也变“聪明”了,同样的商品,会在进行比较之后再选择购物渠道。对此,市民李先生介绍,最近他家正在装修,需要购买空调,连日来一直关注电商此类商品价格,在对比了线上线下价格后,他还是选择在实体店购买,“价格相差不多,而且个人感觉实体店售后更有保障”。
 
  每年“双十一”,大学生都会充当“剁手”主力,但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多数大学生表示,经历几年的活动后,发现在“双十一”购买的很多商品其实不是很满意。所以今年“双十一”买不买,“最重要的还是看有没有实际需求”。
 
双十一购物为什么会这么火?双十一应该理性消费
 
  拒绝冲动消费 理性购物
 
  不难看出,“双十一”消费观念正在从“盲目消费”转向“理性消费”,不光是消费者,这种变化也可以从今年主流电商打出的“双十一”口号窥见一二。如某电商今年“双十一”的口号,就是“认真购物,买点好的”,倡导理性购物。
 
  事实上,这几年的“双十一”狂欢,一些网上卖家一味追求低价,品质却无法得到保障,在失去消费者口碑的同时也损害了自身的品牌效益。
 
  程先生经营着一家淘宝店铺,他说:“参加 双十一 ,从备货到仓储、客服、物流都经受着巨大的考验,以往为了追求销售额,一味低价吸引消费者,但到最后也只落个 赔本赚吆喝 。”程先生说,今年“双十一”,他不准备做大的促销活动。
 
  不过,记者浏览主流电商平台发现,依旧有不少店铺以“秒杀”“超低价”“限购”等字眼吸引消费者。“毕竟是一个狂欢的节日,还是有一些店铺借此提升销售额,积累人气。”程先生说。
 
  回归理性才能实现“双赢”
 
  从采访中我们不难看出,经历多年疯狂的“双十一”,进入今年,价格已不再是核心吸引力。在消费者心中,质量和价格的天平逐渐归于平衡
 
  易观智库在《中国网络零售购物节消费者行为专题研究报告2016》中指出,经过8年的发展,消费者在“双十一”购物呈现“重计划、重需求、重服务、重品牌和重价值”等新特征,商品购买的必要性以及是否与个人需求相匹配,成为影响用户最终消费的核心要素。
 
  另有统计数据显示,在2013—2015年的三年“双十一”期间,退货率和客服售后咨询占比逐年递减,相反,客服售前咨询逐年上升。同时,用户购物时网页浏览次数明显增加,说明“货比三家”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只看“底价”就冲动消费的人群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