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有多少个姨太太?袁世凯的后代现状
发布时间:2024-04-30 18:03:56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袁世凯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经在在辛亥革命期间,为了国家的统一,推翻腐败的清朝。 对于袁世凯个人对历史进程的的影响,有的认为他是民族英雄,有的却骂他是卖国贼。在那个一夫多妻的年代, 袁世凯的个人感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下面就跟随小编来详细的了解袁世凯有多少个姨太太以及袁世凯的后代现状是怎样的。
袁世凯有多少个姨太太 袁世凯有九个姨太太。 清朝末年袁世凯任驻朝商务代表时,娶朝鲜王妃的妹妹金氏为妾。金氏嫁袁时,带了两个陪嫁的姑娘,即李氏和吴氏。袁世凯娶妾是多多益善,就把这三个姑娘(即金氏、李氏、吴氏)一并收纳作为姨太太,并且按三人年龄大小,排定李氏为二姨太太,金氏为三姨太太,吴氏为四姨太太。 ![]() 三姨太太金氏。她本是朝鲜王族,原以为嫁给袁世凯作“正室”,没想到过门以后,她和自己陪嫁的两个丫头都做了袁的姨太太,所以整天郁郁寡欢。她为袁世凯生了五个儿女:次子克文、三子克良、三女叔祯、八女(早亡)、十女思祯。 四姨太太吴氏。朝鲜王族金氏陪嫁的两个”丫头之一吴氏,本只是跟着姑娘当丫头,没想到被袁世凯提拔为姨太太,与姑娘并列,后来袁世凯称帝时还差一点没被封为妃嫔,她真是有点受宠若惊了。她为袁世凯生了四个儿女,即四子克端、次女仲祯(嫁给了两江总督端方的侄于)、四女(早亡)、七女复祯。吴氏死得较早,袁世凯当时还任直隶总督,吴氏害“月子病”而死。 ![]() 五姨太太杨氏。袁世凯在他的一妻九妾中最宠爱的是大姨太太和五姨太太。大姨太大沈氏是袁世凯落魄时的知己,沈氏“慧眼识英雄”,所以袁世凯矢志不忘。五姨太太之所以被袁世凯格外垂青,与大姨太太沈氏不同,她既不以美色见长,也不是袁的风尘知己,袁世凯赏识她的是她管家的才能。她心灵口巧,遇事有决断,袁世凯不仅让她管理生活上的一切,还让她管理袁府整个家务,各房的佣人和丫头,袁世凯的众多儿女,以及六、八、九三个姨太太,都得服从她的约束。因此,全家上上下下都对她既敬且畏。她是袁府的王熙凤。她为袁世凯生了六个儿女:六子克桓、八子克轸、九子克久、十一子克安、五女季祯、十五女(早亡)、九子克久(娶民国黎元洪的女儿为妻),解放后在天津工作。 ![]() 六姨太太叶氏。她本是南京钓鱼巷的妓女,嫁给袁世凯纯粹是“误会”。原来本世纪初袁做直隶总督时,派其次子袁克文到南京办事,袁克文在钓鱼巷认识了妓女叶氏,两人一见倾心,互订嫁娶盟约,叶氏并将其玉照赠袁。克文回去向父亲磕头复命时,一不小心叶小姐的照片从口袋中滑了出来,掉在地上,袁世凯指地连声问:“是什么?那是什么?”袁克文不敢向父亲谈自己的儿女私情,情急智生,他说:“在南京给父亲物色了一个好看的姑娘,所以带回来这张照片,看父亲是否喜欢?”袁接过照片一看,果然很美,连声说:“好!好!”,于是派人去南京马上将叶氏接了回来。洞房花烛之时,她才发现她风度翩翩的意中人竟变成了一个五短身材鬓发斑白的半老头子。而袁二公于后来也只能对叶小姐“望洋兴叹”了!六姨太太生了5个子女:十四子克捷、十七子克友、九女福祯、十一女奇祯、十二女瑞祯。 ![]() 七姨太太张氏。她是河南人,没有生过子女,按照袁家的规矩,她不能被称为姨太太,也不能享受姨太大的待遇,只能被称为“姑娘”;可是因为袁世凯喜欢她,所以也享受姨太太的待遇,并被称为姨太太。清末她随袁世凯到河南小住,因她与花匠谈情被袁撞见,袁逼令其服毒自杀。但袁家也有人说,她是因病不治而死的。 八姨太太郭氏。她原是苏州妓女,是袁世凯做军机大臣时别人从苏州买来敬献的。她生有三个子女:十三子克相、十五子克和、十四女怙祯。怙祯嫁给了民国总统曹锟的儿子,后离婚去了美国。 ![]() 九姨太太刘氏。她是袁世凯最后一个、也是最小的一个姨太太,娶她时袁世凯已五十多岁,而她却正当妙龄。她原是五姨太太杨氏的小丫头,成年后为袁“临幸”,因而被收为袁世凯的第九名姨太太。九姨太太生了一子一女,儿子克藩排行十六,早死;女儿仪祯排行十三,续五姨太的女儿季祯嫁苏州陆状元家。 袁世凯的后代现状 袁世凯的一妻九妾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 17个儿子又为袁世凯生了22个孙子、25个孙女,儿孙总和达79人。小面就跟小编细看下袁世凯的后代现状是怎样的。 《一》 袁世凯儿子: ![]() 长子袁克定 袁克定(1878-1955年),字云台,别号慧能居士,河南项城人,袁世凯长子,原配于氏所生。 辛亥革命爆发后,受其父之托,拉拢汪精卫。后鼓吹帝制,帮助其父袁世凯复辟。袁世凯去世后,袁克定迁居天津隐居。曾任开滦矿务总局督办。1955年袁克定在张伯驹家中去世,时年77岁。 次子袁克文 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昆曲名家,民国四公子之一。素有民国时期“天津青帮帮主”之称,民国总统袁世凯的次子,由其三姨太金氏生于朝鲜汉城,长兄袁克定。号称"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还极喜收藏书画、古玩等。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生活放浪不羁,妻妾成群,触怒其父,逃往上海,加入青帮,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开香堂广收门徒。1931年病逝于天津。葬于杨村,方地山为其撰写碑文:才华横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三子袁克良 太原愚公——袁克良,山西省太原市北边有一座慕云山,过去这里是一片荒芜,如今却是绿树成荫,成了太原市的一道绿色屏障和风景区。从荒山到景区,这满山的青翠凝结着一位老人35年的汗水和努力,这个人就是袁克良。 四子袁克端 袁克端(?—1951)河南项城人。袁世凯四子,是袁世凯的四姨太吴氏所生。毕业于天津新华书院,字写得相当有水平,古硬质朴,自成风格。袁克端从小养成了吃喝挥霍的习性。他当过张作霖大元帅府的参议,但连班都不会上,之后又在开滦矿务局当挂名董事,每月分300元银元。袁世凯搞洪宪帝制时,他还刻了“皇四子”之印,自比雍正。可惜好景不长,1916年袁世凯去世时,这个儿子,一夜间由“皇四子”变成了寻常百姓,他难以接受,大受刺激,从此精神失常。 ![]() 五子袁克权 袁克权(1898年-1941年),字规庵,号百衲,河南项城人,是袁世凯二姨太吴氏(朝鲜人)所生,为袁世凯第五子。著有诗集《百衲诗选》和《忏昔楼诗存》二种。 六子袁克桓 袁克桓(1898—1956),又名袁心武,河南项城人。袁世凯六子,近代实业家。 他遵循其母杨氏(袁世凯第五个姨太太)“不要从政”的遗训,1913年到英国留学,后辍学回国做实业,曾任启新洋灰公司的总经理,还参与创办了江南水泥厂(南京)、华新南辰溪水泥厂、北京琉璃水泥厂等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袁克桓已是北方著名的实业家。按照袁克桓在发展民族工业中做出的贡献和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曾经考虑他做天津市的副市长,据说是他自己不愿意。 七子袁克齐 袁克齐,袁世凯第七子,手稿。其父安排他们兄弟在北海"静心斋"读书,就近教导。特别提到大哥袁克定对父亲说:"大丈夫做事,要乾坤独断,不能仰人鼻息,任人掣肘"。儿子想当太子,忽悠老子当皇帝。抬轿子。抬轿子可恶,坐轿子的人更可恶。抬翻了,万劫不复。 八子袁克轸 袁克轸,袁世凯第八子,娶了周馥之女周瑞珠为妻,生下两个女儿。 九子袁克久 袁克玖(1903~1973),又名克久,字铸厚,河南项城人,袁世凯九子。民国总统黎元洪女婿。 幼时与其他几个袁家子女一起赴美国留学,在美国呆了十年,1930年回国后在天津耀华玻璃总厂担任英文秘书,后来又协助六哥袁克桓在启新洋灰公司办实业,出任过公司营业部主任。此人对历史有浓厚兴趣,喜欢泡在故纸堆里钻研,在昔日帝王的荣耀中找到一些精神上的慰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过得太不如意了,婚后一年余,夫人黎绍芳病情加重,被送进了北京精神病疗养院,1949年病故。袁克玖后来又娶了一个妻子,生活过得比较平淡,无儿无女,两位老人相依为命,直到1973年袁克玖病逝。 十子袁克坚 袁克坚,袁世凯的第十个儿子,1920年,16岁的袁克坚赴美留学,在哈佛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25年学成回国。时年21岁。 1935年,31岁的袁克坚曾在宋哲元领导下的冀察政务委员会任英文秘书,后辞职回津赋闲,直到1960年病故于天津,时年56岁。 十一子袁克安 袁克安,袁世凯第十一子。 十二子袁克度 袁克度,袁世凯第十二个儿子。袁克度娶的第一个妻子是天津富商罗云章的女儿。罗云章,字东朝,是清末立宪派首领孙洪伊的妹夫。袁克度后来又娶了个姨太太,娶进门后不久,第一个妻子罗氏生了一场大病去世了,袁克度和姨太太一起继续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袁克度也去世了,留下破烂不堪的一个家庭,姨太太只能靠卖冰棍过日子。袁克度有一独女:袁家敏。 十三子袁克相 袁克相,字守安,河南项城人。袁世凯第十三子。娶了那桐大孙女张寿芳。早年毕业於燕京大学,书法上也有一手,以善写篆书而在天津闻名。遗憾的是婚后夫妻二人感情不和,于1958年离婚,膝下无子。建国后,袁克相在天津第41中学教英语。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红卫兵首先揪出了他,连续不断地批斗、游街、毒打,遗憾离世。 十四子袁克捷 袁克捷,又名袁巨勋,是袁世凯第十四子,乃袁世凯与六姨太叶蓁的儿子。袁巨勋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娶一北京女招待王氏,生育二子,小名袁小五、袁小六。叶氏一直随袁巨勋生活。袁巨勋因其长相与袁世凯相似,人们都称其为“袁大头”。袁巨勋无爱好,可能是乾坤改变而使他心灰意冷之故,不与人交往,也不言谈,更谈不上玩笑了。在干活和休息时,别人拿他取笑,他也以沉默对之。即使谈正事,他也只简单地回答几句,之后还是沉默。他对母亲十分孝顺,叶氏的饮食、起居均由他一手料理。叶氏能在当时困难条件下活到那样大年纪,与他的细致照料有直接关系。 十五子袁克和 生于1914年农历6月16 日,也就是袁世凯去世时,他刚满两岁。生母郭氏,是袁世凯的八姨太,江苏绅士郭百万的小女。袁世凯故去后,由袁克定主持分家。袁克和那时只有两岁,随母亲郭氏及胞兄袁克相、姐姐袁怙祯来到天津,居住在英租界大理道一英式三层别墅。 袁克和小时受的是新式教育。年轻时,好跳舞、打球。1934年毕业于天津工商大学。袁克和娶天津八大家之一、铁门张之二女张文仪(允倩)为妻。袁克和一生没怎么工作,只是在50年代,曾到河北省曲周县中学教书一年。晚年好喝酒、吸烟。解放后,搬到法租界小白楼,住在法国公寓,一直到病故。1964年农历10月25,袁克和因患食道癌在天津病逝,享年50岁。 ![]() 十六子袁克藩 袁克藩,袁世凯第十六子。河南项城人。生母,九姨太太刘氏。她是袁世凯最后一个、也是最小的一个姨太太,娶她时袁世凯已五十多岁,而她却正当妙龄。她原是五姨太太杨氏的小丫头,成年后为袁“临幸”,因而被收为袁世凯的第九名姨太太。九姨太太生了一子一女,儿子克藩排行十六,早死;女儿仪祯排行十三,续五姨太的女儿季祯嫁苏州陆状元家。 十七子袁克友 袁克友(1917---1953),1917年初生于河南安阳。其母是袁世凯的六姨太叶氏。 袁克友是遗腹子。叶氏1917年三十三岁生袁克友时,袁世凯已不在世。按照袁世凯生前遗嘱:“儿子每人分现款一万余元,各种股票八千余股,加上每人分房二十余间,合计可得二十余万元。女儿们每人分现款七千余元,其它财产无份。母亲们各随自己的子女度日,不给钱财”(袁克齐:〈回忆父亲二、三事〉)。这样看来,袁世凯病死时尚未出生的袁克友是没有分到钱财的,这就注定了克友的一生多灾多难,他的贫困潦倒也就不足为奇了。 河南安阳“袁林”博物馆工作人员史军红同志考证后,1928年,冯玉祥主豫,安阳袁林、袁宅、袁府被抄没。无奈之下,年仅十一岁的袁克友随管家徐东海搬到了安阳市裴家巷72号院寓居。出于生活所迫,他们在自家门口挂上一块“袁林管理所”的牌子,靠这个名义,募集一点钱,再变卖“袁林”树木来维持日常生活。 1934年,在徐东海料理下,十七岁的袁克友和同岁的东北姑娘于茹英结婚。袁克友有吸食鸦片恶习,受其影响,于茹英不久也沾上毒瘾,家境更加困窘。 ![]() 1935年后,长子家兴(1935.2---1996.12)、长女家惠(乳名:浏海,1936年生)、次子家旺(1940年生)和幼女家君先后出生。孩子多,没收入,家中常常无米下炊,日子过得很艰难。当时安阳仅余袁克友一家,但凡袁氏家族有事要做,克有是决不因家境贫困推脱的。 据安阳桥村西街居民张才老人回忆,1938年日本侵略军要在安阳河北、袁坟之西修飞机场,袁世凯的四姨太闵氏(朝鲜)的坟墓就在那里,是袁克友和徐东海趁夜黑天雇人挖掘迁墓的。张才老人说:“挖掘时,土质很硬,是用三合土掺了桐油、松香,用夯夯实的。挖出后,将棺材放到了袁林马鞍桥南两间西屋里,当时称‘西耳房’。在此屋停棺约三个月。天气渐渐冷了,一天晚上,袁克有又找来十多个人,趁夜幕将棺木抬到南照壁墙南边埋葬。”张才老人说:“埋的时候,安阳桥村仅我一人参加,袁克有找的那些人,我一个也不认识。四姨太是朝鲜人,是袁世凯四子袁克端的亲生母亲。”事过多年,袁克友到天津时,袁克端及其后人还在,而克端的岳父是天津大盐商何炳莹。袁克友把自身安危置之度外,迁移安葬克端生母,克端于情于理都是应该酬谢克有的。可我们至今没有听到袁克有向他们邀功请赏的传闻,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袁克友是个贫而不失其志的人。 曾有传闻说,袁克友迫于贫苦,于三十年代后期组织过民团武装。解放初期被共产党抓获处决了。对此,解放初期曾在安阳市公安局任过派出所长的张有明老人予以否认。他肯定地说,解放前后那段时间,他一直在安阳市公安部门工作。他查阅过大量资料档案,袁家没有任何人被共产党镇压过。 无风不起浪。袁克友是参加过民团。据相关人回忆,克友因生活贫困、衣食无着,的确参加过民团。这种自发组织的民团,开始是和日本侵略军对着干的。日本投降后,因不明真相,对共产党政策不了解,和共产党武装也时有冲突。安阳解放时,袁克友等人被解放军俘获。依照当时的政策,对被俘人员进行教育、学习后,愿意参加解放军的留下;不愿参军的,发路费走人。袁克友没有参加解放军,领了路费,匆匆赶赴天津去了。他知道,袁氏家族后人多在天津居住。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年,袁克友32岁。 到天津后,因十五子袁克和与他年龄相差不多,便常在一起,并靠自己的一点雕刻手艺挣钱谋生。 袁克友到天津后,音信全无,河南老家的妻儿子女也不知其下落。他自顾自地在天津过一天算一天。因饮食、生活没规律,引发胃部疾患,于1953年在天津一家医院故去,病因是胃出血。终年36岁。十五子袁克和的后人链接袁克友本来很胖,但在他们那代人中,吸烟、喝酒没节制,不少人患了胃癌、食道癌。袁克友应该是患了胃癌,胖胖的袁克友,死时已是骨瘦如柴了。 袁克友去世后,袁世凯的第十五子袁克和到医院太平间看了他的尸体脚部予以确认。袁克友,袁世凯这个最小的儿子,就这样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二》袁世凯女儿: ![]() 长女袁伯祯 袁伯祯(1885—1956)字子垣,号俪宣,河南项城人。系袁世凯长女,二姨太李氏所生。前清两江总督张人骏第五子张允亮妻子。系张爱玲的堂嫂。 其夫张允亮(1889 —1952),字庾楼,别名无咎。古籍赏玩专家。7岁起随父攻读经籍,古文颇有基础。1906年考进北京京师译学馆,1911年10月毕业考列甲等,奖给举人出身,以主事职分度支部补用。19天津农商银行卡年10月到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供职,任佥事至1928年。他对古书版本、目录学有很深研究,来后在故宫博物院、北平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永恒处置古籍善本书目标研究做事,任编辑员、善本部主任。后又在北平古物展览场任主任、所长。1949年北京束缚,留故宫博物院任研究员、图书馆主任。他博闻强识,精于辨别,在古籍图书界颇负威名。编著有《故宫善本书影》、《故宫善本书目》、《北京大学善本书目》等。著名藏书家周叔弢在著作中屡次提到过他。 次女袁仲祯 袁仲祯 ,袁世凯的次女,袁仲祯原先是被父亲许配给了名臣端方的侄子,但她不满意,悔了这门亲。嫁给了晚清大臣薛福成的孙子薛观澜。 三女袁叔祯 袁叔祯,河南项城人。袁世凯第三女,后改名袁静雪。20世纪60年代写过一个五万字左右的回忆录,题为《我的父亲袁世凯》,发表在全国政协主编的《文史资料选辑》上,流传甚广,影响很大,提供了许多袁世凯家庭生活的细节,给研究袁氏及其家族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史料。 四女(早亡) 五女袁季祯 袁季祯,袁世凯第五女,嫁陆宝忠之子。袁季祯出嫁前就体弱多病,对父亲做主的婚事也不满意,嫁到陆家后不久,就与夫君闹别扭,情绪郁郁寡欢,病倒在床上又不肯吃药,结果年纪轻轻命丧黄泉。季祯去世后,陆家对袁家耿耿于怀,认为把这个身体不好又爱闹情绪的女儿许配到陆家,是搞“假冒伪劣”,袁世凯为了表明心迹,又把心爱之女袁经祯许配给了陆家做了填房夫人。不过,袁经祯嫁到陆家后,夫妻俩感情不错,与陆宝忠之子陆鼎生恩爱有加。 六女袁籙祯 袁籙祯,袁世凯第六女,嫁孙宝琦的儿子。 七女袁复祯 袁复祯,袁世凯第七女,嫁荫昌之子荫铁阁。 八女(早亡) 九女袁福祯 袁福祯,袁世凯第九女。 十女袁思祯 袁思祯,袁世凯第十女,嫁给北京宪兵司令邹文凯,之后事迹不明。 ![]() 十一女袁奇祯 袁奇祯,袁世凯第十一女。 十二女袁瑞祯 袁瑞祯,袁世凯第十二女,大学毕业后,跟国民党一起逃到了台湾,下落不明。 十三女袁仪祯 袁仪祯 ,袁世凯十三女。 十四女袁怙祯 袁祜祯,早年曾嫁曹琨之子,后离婚。解放前旅居美国,与联合国外交官张德禄结婚,有两子一女。袁怙祯于2005年9月在美国病逝,享年90岁。 十五女(早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