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书鸿的前妻陈芝秀资料照片,陈芝秀为什么选择离婚?

发布时间:2024-05-01 09:27:08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常书鸿出生于光绪年间是一位美术家,擅长油画,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的保护工作,他对于敦煌文化的保护所作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否则我们现在可能看不到瑰丽的敦煌壁画,常书鸿被称为是“敦煌的守护神”。常书鸿最初的妻子是陈芝秀,刚开始也是让人羡慕的夫妻,男才女貌很是般配的,都知道他们这段婚姻并没有白头偕老。



常书鸿的前妻陈芝秀资料照片

陈芝秀(1908 —1979),女,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人。早期留法雕塑家。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与著名美术家常书鸿(1904—1994)在杭州结婚后同赴法国留学、 在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雕塑艺术, 作为一个有根基的美术家,在法学习期间, 陈芝秀的作品曾参加里昂春季沙龙和巴黎春季沙龙展出。在法期间与常书鸿等均为“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发起人及骨干分子。



1931年3月,他们的女儿在法国里昂出生,由吕斯百先生为其取名常沙娜,1936年常书鸿先期学成归国,第二年陈芝秀携女儿也从法国回到中国,之后在重庆工作,1941年他们的儿子在重庆的嘉陵江边出生,取名嘉陵。



1943年常书鸿应国民政府聘请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全家迁甘肃敦煌生活,1945年4月陈芝秀与常书鸿离婚,回到老家浙江省诸暨及杭州市工作生活,自此她的艺术生涯中断, 过着非常凄凉的生活,直到1979年因心脏病发作在杭州市去世!



陈芝秀为什么选择离婚?

常书鸿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敦煌艺术。在敦煌几十年的艰苦,他历经家庭变故的种种打击,终究义无反顾,为保护莫高窟默默地奉献。在辛勤工作的几十年中,常书鸿组织修复壁画,搜集整理流散文物,撰写了一批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论文,临摹了大量的壁画精品,举办了多次大型展览……他成功地将心头之爱敦煌介绍给更多的人,他的奉献精神也得到了高度赞扬。

然而那个离家出走,或者说是私奔的女人陈芝秀,却被钉在了耻辱柱上。陈芝秀从一个江南大户小姐,到人人艳羡的旅法时髦女艺术家,到战乱年代的妻子母亲,到抛夫弃子不顾一切地私奔,她的所作所为不为人所理解,或者说不能被人原谅。

在常书鸿眼里心里只有敦煌的时候,戈壁滩来了一个赵忠清。他本是国民党青年军官,手持介绍信前来谋差事。赵忠清不但口齿伶俐、精明干练,又是陈芝秀的同乡,常书鸿留他在这里当总务主任,还介绍给妻子认识。关山万里路,陈芝秀的孤独终于在同乡的款款吴语中得以慰藉。丈夫只顾事业,陈芝秀与赵忠清的交往却日渐增多。坚持了两年,陈芝秀终于决定离开。当她要去兰州检查身体,常书鸿尚毫不知情,还交待赵忠清:“忠清老弟,拜托你照顾好夫人。”一个男人如此后知后觉,也可以想见他对敦煌的爱之痴狂。正如后来常书鸿回忆说:“在选择事业还是选择家庭的这一关键时刻……最终我还是决定以事业为重,让她走吧!”

世事轮回,本就无常。陈芝秀私奔南归后,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的幸福与舒适。初时,她与赵忠清回到朝思暮想的江南,定居在西子湖畔。然而解放后,赵忠清因历史问题被判入狱,陈芝秀也被烙上历史反革命家属的印记。她失去丈夫,失去工作,没有了生活来源。身为雕塑家,她也不是没有出路。然而她从敦煌负情出走,已在艺术圈传得沸沸扬扬,早就为人所不耻,更何况如今又戴上反动军官家属的帽子呢?陈芝秀开始隐姓埋名,艰难度日。不久赵忠清病殁狱中,她改嫁给一个工人,生活更加窘迫,从此帮佣洗衣,浑浑噩噩,了此残生。

人生路漫漫,陈芝秀却走了一条堵死了爱情、亲情与友情的苦旅。她明明是一个江南名媛、摩登女郎,却最后过着衣衫褴褛、眼神呆滞的日子。那粗糙的手背上凸现的一道道青筋,让人无端想起祥林嫂来。大约阅尽了人间沧桑,无可寄托留恋,活着便都会像祥林嫂一般吧。

他们的女儿沙娜生在巴黎,从小喝奶吃面包长大,会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在敦煌五年后,完全失去了在城市的生活能力,一坐公共汽车就晕车呕吐,长途旅行只能坐敞篷的卡车或马车,竟然连花钱买东西都不会了。

有善花,有恶果。陈芝秀的悲剧,以“活该”二字总结,总让人觉得世俗分明的眼光过于冷情。凡事皆有因果。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吗?当她放弃法国的别墅与沙龙,回到战乱的祖国;当她再次放弃刚刚稳定的城市生活,住进大漠敦煌的茅草房;当她这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日日对着满壁佛像;当她得体的衣着和精致的妆容引来围观,被当地农民叫做“妖精”;当她舍弃一袭旗袍、一双高跟鞋,去裹上臃肿腥膻的老羊皮……此刻她需要的,是丈夫的温柔体贴。然而爱情没有给她补偿:常书鸿朝沐风沙、夜寝石室,眼里什么都没有看到。常书鸿无疑是伟大的,陈芝秀也许就是一个在爱情面前惊慌了的小女子,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