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乌木是什么东西?千年乌木价格要多少

发布时间:2024-05-02 15:51:41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乌木(阴沉木)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炭化过程形成乌木,故又称“炭化木”。历代都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的工艺品、佛像、护身符挂件。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
现代的“乌木”是红木的一种,木材市场上一般所称的“乌木”是指黑色非洲乌木以及东非黑黄檀,它们是树木树种的一类别,属于国家红木标准的一种。
 
古乌木又称阴沉木,乌木形成时间大多在3000年至8000年不等,还不足以成为植物化石;同样,它也不属于矿产。 乌木又称阴沉木,是楠木、红椿、麻柳等树木因自然灾害埋入淤泥中,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经长达成千上万年的碳化过程形成的。因树种的不同,市场价值又有不同,以楠木属的金丝楠木最为昂贵,可达八至十五万元每立方,而年代越久,保存越完好,价格也越高。
 
乌木的种类繁多
 
乌木种类包括:麻柳树、青冈树、香樟树、楠木、红椿木、红豆 彬、马桑、黄柳木、黄柏、槐木、檀木等。一般带有香味和杀菌特征的树种才能形成乌木。在德阳市绵远河一带还发现3米直径的大乌木,可见远古时代生态环境 是多么美好、壮观。
 
乌木的特性是什么
 
乌木本质坚硬,多呈褐黑色,黑红色,黄金色,黄褐色。其切面光滑,木纹细腻,打磨得法 可达到镜面光亮,有的乌木本质已近似紫檀。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虫,是制作艺术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考古学家通过三星乌木复原当时的生存环境破译了三星堆出土了大量大象牙之谜。正是乌木的灵性,故宫博物院的老师测出乌木还有显著的促进血液循环,延年益寿的功能。蜀人视之为辟邪纳福之宝。由于乌木为不可再生资源,开发量越来越少,一些天然造型的乌木艺术品极具有收藏价值。

千年乌木价格要多少:

一根“烂木桩”能值80万? 

昨日(24日)上午9时40分,郑州市农业路与经七路交叉口,孟先生的小店内,一根“烂木头桩子”竖在客厅中间。木桩高130厘米左右,直径约30厘米。木桩中空,通体褐色,孔洞一个连一个,凹凸不平。一些凹陷部位还沾带有少量泥沙。木桩兼具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以手扣之,其声铿然,让人感觉其质地坚实。“这就是那根宝贝木头。”孟先生说。  

孟先生说,这个木头桩子原本摆放在一间包间内,当作摆放花盆的装饰物了。23日那天,几个朋友带来一个台湾商人在店里小聚,就坐在木桩所在的包间内。 

当时,孟先生没有在店内,接到了服务员的电话。服务员告诉他,一名台商要买走包间内的木桩,先是出价50万元,很快又加价到80万元。孟先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台商真喜欢开玩笑。但服务员随即表示,台商不是在开玩笑,很认真。孟先生也不敢把这件事情完全当成玩笑了,急忙赶回店里。 

台商姓陈,再三对孟先生表示愿意出价80万元买走木桩。但任凭孟先生怎么问,对方就是不肯说出这段木桩贵重在何处。“80万元!这可不是小数目,肯定有名堂。”孟先生表示要请专家进行鉴定,然后再谈购买。谈判一直持续到晚上,最终,台商陈先生只得悻悻而归。 

不会真的是宝贝吧?孟先生不敢把木桩继续摆在包间放花盆,吩咐店员将木桩锁进了储藏间。 

昨日上午9时30分,河南博物院、省鉴赏家协会理事刘志中应邀赶到孟先生的小店。经初步判断,刘志中告诉孟先生,这根“木桩”应该是珍稀名贵的千年乌木,但还需要通过更精密的技术手段进行最终测定。 

如果“乌木”的身份被确定,这将是黄河滩上发现的第一块乌木。  

【身世之谜】 

黄河滩也有“东方神木”? 

提起这木桩的来历,孟先生概括为“偶然”。两个月前,孟先生和几个朋友驾车去荥阳广武段黄河滩游玩,这根木桩就插在河滩的沙地上。因为木桩上有孔,有个朋友还将渔竿插在上面。 

但是,木桩的怪异形状很快引起了几个朋友的注意。孟先生喜欢收藏一些小东西,朋友们就建议他把这根木桩捎带回去,就当是根雕。 

回来后,孟先生先到一个朋友的木器厂,将木桩枝枝杈杈的部分锯掉,两端截平。随后,这根木桩成了孟先生咖啡店包间内的花盆装饰物。“如果这根木桩最终被确认为乌木,真该好好感谢那位台商。”孟先生说,“要不然,它可能一直是装饰物呢。” 

昨日下午,记者试图向台湾乌木收藏艺术家、乌木专家卢泓杰先生进行求证,但多次联系未果。河南博物院有关人士表示,对“乌木”知之甚少,难做权威论定。  

乌木,学名阴沉木,是数千年前,由于山崩、洪灾等自然环境巨变,使许多树木被冲倒后,沉埋于古河床被泥沙掩盖形成的,因其稀少而格外贵重,被称为“植物木乃伊”。在东南亚和我国港台地区,被称为“东方神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民间也早有“寻得乌木一方,胜得珠宝一箱”的说法。 

“乌木”一直被认为是川中独有,被川人誉为“万木之灵”、“木中化石”。通过专家考证和碳14同位素测定,“乌木”的形成最早在3万年以前,最晚距今也有3200多年。 

台湾艺术家卢泓杰先生是著名的乌木专家。2000年12月份,卢泓杰成立了成都乌木艺术博物馆,博物馆集挖掘、保护、收藏于一体。目前,卢泓杰收集的乌木已有上千件,曾经有一个日本旅游团出价1200万元购买他的一根有7369年历史的乌木也被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