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漏齿是指怎么笑?笑不漏齿的出处是哪里?

发布时间:2024-05-02 18:03:29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古人一直有很多讲究,尤其是对待女子,更是有很多的规矩,在古代女子就应该处于深闺,无事不能外出,因此有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讲得就是女子的深闺,古语还有女子笑不漏齿,用来约束女子的行为举止,总之古代女子规矩繁多,女子只有服从,没有反抗的权利。
 
  笑不漏齿是指怎么笑?
 
  古人的礼仪规范:“行不露足,踱不过寸,笑不露齿,手不上胸 。”只是对女子行为要求。古代特别讲求节制,过度就叫做淫了。所以笑也是有要求的,不能大笑,要微笑,而微笑是要不露出牙齿的,所以讲究个“笑不露齿”。
 
  笑,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一种感情的传递。笑是多种多样的,有大笑、微笑、奸笑、冷笑、狂笑……可真是数不胜数。笑不漏齿,这是人们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尤其是女人,笑不漏齿又会有什么样的说法呢?下面一同随我来看一下吧。
 
  1、装笑而不漏齿
 
  这种并非属于正常的笑,属于表面微笑而内心不喜的状态,那么这种笑而不漏齿的人并非有利,而是属于嫉妒心比较强的那种,往往看到自己的亲朋有了好的运势,而自己没有,假装在人们面前微笑的,这样人往往会自己给自己制造压力与动力,但是往往总是因为能力的有限而导致最后的失败。
 
  2、微笑而不漏齿
 
  这样微笑的人,往往是心中按捺着一种佩服的心理,而这种笑不漏齿的女性在事业中虽然不会太过于突出的发展,但是对待婚姻却是数一数二的家庭主妇,对待自己的丈夫温柔,对待自己的儿女无微不至,家务基本都是自己包揽,可谓是对家庭负责的一种重要标志。
 

 
  3、大笑而不漏齿
 
  如果自身属于这种人的话,那么首先要恭喜你,这种人比较的能够把握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比较的有能耐,当然这样的人往往在事业中都会有突出的发展,对于女性来说,这样的人容易成就比较大的事业,但是感情中易出轨,易成为阻拦自己的绊脚石。
 
  4、狂笑而不漏齿
 
  如果一个女人狂笑而不漏齿,那么这样的女人在为人处事中容易不牢固,办事容易出现差错,一般都不会有太大的事业成就,而且这种女人在感情中,对方都是比较的厌倦的,所以这样的女人属于底层人士,而且如果看婚姻,还可能会出现二次或者多次的婚姻。
 
  笑不漏齿虽然人们看着比较的美观,但是往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成就与家庭的状况,所以笑容也是体现以及判断一个人的重要标志。

 

 
  笑不漏齿的出处是哪里?
 
  《女论语》--唐代 宋若莘、宋若昭著
 
  宋若莘——(?~820年)贝州清河(今邢台清河县)人,父廷棻,生一男五女,男独愚不可教,而五女皆警慧,善属文。若莘最长,次为若昭、若伦、若宪、若荀,皆禀性贞素,不愿归人,欲以学名家。若莘诲诸妹若严师。贞元中,李抱真表其才,并召入宫。帝与侍臣赓和,五人咸预。高其风操,不以妾侍命之,呼为学士。若伦、若荀先卒。贞元七年,(公元七九一年)诏若莘总领秘阁图籍。卒,赠内河郡君。若莘著有《女论语》十篇,妹若昭又为传申释之,传于世。
 

 
 
  在儒教影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形象被定义为:贤惠,顺从,文静,勤劳;她们是好厨师,好裁缝;她们孝敬公婆,照顾丈夫的家人,抚养孩子;她们说话要慢声细气,走路要文雅,坐要有规矩,双腿紧并。足不出户,笑不露齿也是对女子的要求:不得出门,不得大笑。
 
  出自《女论语》,又名《宋若昭女论语》,唐代宋若莘所著,宋若昭作解,是《女四书》之一种,为明朝王相编录。
 
  全书分立身章、学作章、学礼章、早起章、事父母章、事舅姑章、事夫章、训男女章、管家章、待客章、和柔章、守节章共十二章,每一章都详细规定古代女子的言行举止和持家处世事理。
 

 
  女论语第一 立身
 
  凡为女子,先学立身,立身之法,惟务清贞。
 
  清则身洁,贞则身荣。行莫回头,语莫掀唇。
 
  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
 
  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
 
  男非眷属,莫与通名。女非善淑,莫与相亲。
 
  立身端正,方可为人。
 

 
 
  笑不露齿 出自第二行的 语莫掀唇。
 
  行不摆裙 出自第三行的 立莫摇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