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三元纸币鉴别赝品的方法,1953年为何出三元面值纸币?
发布时间:2024-05-03 18:31:43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1953年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的初期,这时候全国百废待兴,经济非常的不好。这个时期人民币主要用的是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1953年12月陆续发行。这个时期的人民币有一个比较罕见的币种就是三元面值的。为什么新中国会推出三元面值的纸币?当时的防伪技术如何?如何鉴别真假呢?咱们给大家分析下。
1953年为何出三元面值纸币? 时间紧迫,印钞能力不足导致推出三元纸币 印钞厂生产能力有所不足导致的。当时我国印刷技术还很落后,对大面额钞票采用的复杂凹版对印技术和水印造纸技术的掌握都不过关,所以二版币中的大面额钞票要委托苏方代为印刷,其余小面额纸币的钞票纸,也大多要靠苏方提供。 ![]() 第二套人民币起初设计的最大面额钞票是100元,后来为了预防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大批量造假,把最高面额限制在10元(这样造假的成本和难度也就大大增加了)。在货币总需求量确定的条件下,这就大大增加了印刷的工作量,即使是苏方大型印钞厂的生产能力,要想在一年多时间里完成这样大批量的生产,也是十分困难的。如果再没有“三元”的面额,一元、二元纸币的印刷量就要更加增多,印刷任务就更难以完成了,所以经过与苏方的技术性商讨,我国最终确定了模仿卢布的1、2、3、5、10元的面额划分。 ![]() 首先就是要了解“苏三币”的主要特征,比如它的整体为淡绿色,在三元币的正面的两端各印有繁体三元字样,纸币的下面标着“1953年”,纸币的正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六字字样,三元纸币中间的图案是井冈山龙源口石桥图景,尤其要注意的是石桥周围的花边是深绿色,而中间的底纹为黄色,另外三元纸币的背面图案是花纹和国徽,中间印有汉、维、蒙、藏四种文字。这都是三元纸币的基本特征,要鉴别还是要先把握好这些特征。 三元纸币的价格:
由于当时国内印钞技术和能力不够,又缺少高档专用印钞纸,因此第二套人民币中当时面额为三元、五元和十元的人民币均由国内设计,而委托前苏联代为印刷,故被称之为苏印“三种票”。
后来,由于前苏联召回在华工作的全部苏方专家,中国人民银行于是便发布《关于限期收回三种人民币票券的通知》,规定从1964年4月15日起,苏印“三种票”停止在市场流通。
由于该三元纸币停止流通的时间近60年,再加上当年大部分三元纸币都被银行回收,而人们的收藏意识还不浓厚,实际存世量甚少。“现在一般市场里常能看见的一些三元纸币,大多数是经过粘贴修补的旧币,没多少实际收藏价值”,余挺说,“品相稍好的,也以假币居多。如果是真的品相比较完整的,这张人民币的市值应该在4万元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