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千万还在做环卫工,身价千万的人应该怎么生活
发布时间:2024-05-04 14:15:43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近日我们大家应该都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新闻那就是一位身价千万人竟然还是做环卫工,引起了很多人的不解,为什么这么有钱的人还是在干环卫工这么不挣钱而且还有很累的工作呢?听了老人的话,或许我们应该深思了。
身家千万还在做环卫工
![]()
赵新和,65岁,原本是中原区西流湖办事处铁炉村村民,几个月前他们村子被拆除,要建新型社区。依相关规定,他分到了730平方米的房子,身家顿时倍增。有着近千万家产的他依旧当着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他说:“钱多钱少,有啥两样。”
身家飙升近千万,却仍坚守环卫工作
11月10日上午9点多钟,在中原路与西四环交叉口附近,65岁老汉赵新和正低着头,捣鼓他的扫地神器(如图)。他先将废弃的汽车内胎裁剪加工后,再用铁丝固定到扫帚顶端,主要用来清理路面上的石子。一切整理妥当后,只见他用扫帚扫了扫,地面上散落的石子便被轻轻推到一堆儿,其工友见状,撂下扫帚,凑到他跟前也试了试:“咦,用着还真不赖。”
![]()
赵新和的“发明”,引出了话题,工友们都说:“可别小看赵师傅,人家是个大富翁嘞,身家近千万。”
“只求身体好,钱多钱少,有啥两样。”接过话茬,赵新和老汉继续说道,他是附近铁炉村的村民,根据政府的规划,几个月前,他们的村子被拆除了,要建设新型社区。依据相关规定,他分到了730平方米的房子,新房尚未建好,自己和家人暂时租住在陇海路西三环附近。过渡期间,按照分得房屋面积,政府每月支付安置费,“每月有几千块钱,吃喝是够用了。”老人说,他初中文化,没学啥技能,和妻子种四五亩农田,养育了一双儿女。4年前,他告别了土地,拎起扫帚当起了环卫工,“每月工资1600多块钱。钱不算多,有活干,不闲着,我心里觉得快活。”
家人曾提议别再扫马路了,可他却不听
赵新和的女儿和妻子曾多次提议,别再扫马路了。不料,却遭到他强烈反对,“身体好着呢,总不能坐家啥活不干,吃闲饭”。面对赵新和的倔强,女儿和妻子只好顺着他的性子,任他继续打扫马路。
![]()
赵新和告诉记者,和他一样的还有五六个同村村民,也在扫马路。
一位熟知他的工友说,生于上世纪50年代,老赵和那个时代的人一样,从小吃了不少苦头。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突然变作城市人,虽说思想认识慢慢转变了,但从骨子里,却是难以割舍土地情结,“天天扫扫马路,非常接地气儿”。
就这样,大家聊起了天,分散了老人的注意力,亦让他放慢了扫地的速度。“好了,今儿个说到这儿吧,得赶紧干活了。”说着,他拿起用废弃汽车内胎制作的扫帚,朝地面呼啦呼啦,扫起来。得到工友们赞赏,赵新和立即来了兴致,“大家感觉好使,我就多做几个”。
身价千万的人应该怎么生活
身价千万的义务磨刀人
程得集,男,汉族,祁门人,1977年5月生,2003年5月参加工作,2010年3月入党,现任祁门县驻杭州党支部书记,杭州目乐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从当年那个身无长物的安徽来杭打工仔,变成杭州目乐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已近不惑之年的程得集唯一没变的,就是一套磨剪刀的行头,以及一份不忘初心的热情。程得集所在的祁门支部的流动党员从2004年起加入当地采荷街道“阳光天使”志愿服务队,每月坚持到街道文体中心广场和吴山广场(雷锋广场)为居民、市民磨刀。有时前来磨剪刀的市民太多,过了广场服务时间还没磨完的,程得集他们就打包带回街道,磨好后再拨打对方留下的电话号码通知来拿。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是不难发现那些身价千万的人和家庭,其实对于身价千万的人来说,每一个人的想法和做法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喜欢穿名牌,住豪宅;但是有的人可能还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为身价改变自己,世界上的俄人口真的太多,所以每一个人对身价千万的概念和生活方式还是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