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五湖四海规划图,五湖四海让许昌变美
发布时间:2024-05-04 20:51:06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内陆城市许昌建成“五湖四海” 开通水上公交,3月17日,河南许昌,市民乘坐水上巴士环游许昌城。随着“灞陵号”“建安号”“大禹号”三艘游船从春秋东码头起航东进,开启了许昌市护城河水上公交正式运营的航程。
![]()
许昌市护城河环通工程,是许昌市“三大水利项目”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2013年6月以来,许昌市委、市政府谋划实施了“三大水利项目”。目前,许昌市水系建设已基本完成,形成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
![]()
据悉,许昌水上巴士运营初期,共投入12艘运营游船,计划每天运行6个班次,为市民通勤、出行、观赏游玩提供便利。游船将在春秋桥两侧的码头实行双向对发,运营间隔为30分钟,整个游程约60分钟。
许昌五湖四海规划图: 随着市区水系连通工程的全面启动,护城河作为“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中的重 要“内环”,环通势在必行。目前,许昌市规划部门已初步提出护城河水系环通规划,方案已经市规委会审议,正在征求意见,通过小西湖与西护城河连通、西护城河 与南护城河连通以及桥涵改造提升,实现水通、船通、景通,塑造优美的滨水环境,重现消逝的历史记忆,激活可持续的发展后劲,成为我市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标 志区,打造又一张让市民骄傲的城市名片。 ![]() 小西湖与西护城河连通工程:从西湖公园西南角向南修建明渠,再修建箱涵穿过十字路口至西大街与劳动路西南角,然后向西开挖长约90米的明渠。 ![]() 护城河畔,多少政客谋士在此聚首,多少文人墨客于此抒怀。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护城河水系环通,可以行船观景,更成为许州十景之一 许昌古城区外围的护城河,是国内少有的保存比较完整的护城河之一。护城河开凿于何年何月,已经无法考证。不过,从有关小西湖的记载可以推算出, 护城河的源起至少可追溯至1800年前,并基本形成于约500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间。民国时期的护城河也是基本处于连通状态,1933年的《许昌县志》记 载:“池深一丈二尺,阔二十丈三尺。引潩水注之。其西通西湖。” 作为历史遗存,护城河虽然全长只有5公里,却传承着许昌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录着城市的发展与兴衰,体现着许昌的文脉和特色,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和记忆。 小西湖,也是护城河其中一段。小西湖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于东汉末年挖土筑城形成坑洼后汇水而成,到唐宋时逐步成为中州有名的园林胜景。明 代《永乐大典》称“天下西湖三十六,许州西湖在其中”,后又历经数次改造,特别是2012年,我市对西湖公园进行了一次提升改造,园内亭台桥廊错落有致, 花草树木红绿掩映,成为独具韵味的园林景致。 护城河在保护城市的同时,也成为许昌名胜。许州十景中的“西湖莲舫”,即赞颂护城河中荷花之美。护城河中种植荷花,可追溯至北宋年间,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文豪都曾在此流连。明代洪武、成化年间,许州官员种植荷花,使其遍布护城河。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护城河水系环通,可以行船观景。历经千余年的演变,现在的护城河位于建设中的魏都风情区外围,建安大道以南,东顺河街以西,南顺河街以北,湖滨路、劳动路以东,但是环水不环游,一些暗渠、拱沟遮掩了河水的秀色。 护城河作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中的“内环”,以及魏都风情区的外围水系,其环通意义非同寻 常,环通工程势在必行。市委书记王树山在日前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上讨论这一议题时明确要求“护城河环通工程,要注重规划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注重规划与历史人 文相结合,注重规划与改善民生相统一,让群众享受到实惠,提高幸福指数。” 在提出初步规划方案后,9月19日,市规划局邀请了国家住建部、黄河水利勘测设计院的多位知名专家,对护城河环通规划进行了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护城河环通工程符合“五型许昌”、“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建设需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护城河环通工程主要包括小西湖与西护城河连通、西护城河与南护城河连通、配套改造6座桥涵及西湖公园新建2座人行景观桥,体现许昌的历史文化特色 护城河全长5公里,东西向长1.3公里,南北向长1.5公里。“小西湖—护城河”水系的水源补给,是通过劳动路引水渠,引入颍汝总干渠的北汝河水,河水再通过3个退水闸流入清潩河、许扶运河、运粮河。 整个护城河上现有桥梁13座(西湖公园内5座),其中北护城河上2座桥梁(清虚街桥、北大街桥);东护城河上4座桥梁(北城墙街桥、东大街桥、 文会街桥、建设路桥);南护城河上2座桥梁(南关大街桥、察院西街桥)。目前,护城河全线基本环通,西大街段(西湖公园—湖滨路)、建设铁路桥段(西护城 河—南护城河)采用地埋拱沟形式,其余区段均为明渠水面。 护城河环通工程将体现许昌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桥、涵改造突出曹魏风格,做到一桥一景,并且可以行船。许昌市将打造新老文化结合的水上游憩 体系,以古都城市文化、市井文化、民俗文化建设为引领,构建魏都风情休闲游憩带,计划今年先期启动护城河环通工程前期工作,适时启动护城河水文化景观建 设。 小西湖与西护城河连通工程(劳动路与西大街段):目前西护城河段西湖公园水系与湖滨路段水系通过地埋拱沟西南向暗通。 改造方案:从西湖公园西南角向南修建长约55米、宽10米的明渠,再修建长约60米、宽10米、净高2米的箱涵穿过十字路口至西大街与劳动路西南角,然后向西开挖长约90米、宽15米的明渠,实现小西湖与西护城河连通。总长度约208米。 西护城河与南护城河连通工程建设铁路桥段):现状是西护城河与南护城河通过地埋拱沟经过建设铁路桥转盘暗通。 改造方案:从西护城河东南角开挖10米宽明渠,向东经过人民电影院门前、劳动路、中国银行许昌分行门前,再向东南方向通过建设路与南护城河相连,实现西护城河与南护城河的连通,同时,需分别在劳动路、建设路上新建2座桥梁,总长度约200米。 ![]() ![]() 桥涵工程。对南关大街桥、文会街桥、北城墙街桥、北大街桥、西湖公园卧虎桥、清虚街桥等6座桥涵进行提升改造,满足护城河全线通船要求。 1.重建清虚街桥涵。打通小西湖—北城河段:重新建设清虚街桥涵,并向西开挖长约15米、宽13米的明渠与公园水面连接,改造公园东北角调水水闸,实现北城河段与小西湖环通。 2.改造南关大街桥。该桥年久失修,局部钢筋裸露,砖拱老化,需局部改造。 3.新建文会街桥。该桥桥下净空约1.26米,无法满足游船通行的需求,需拆除重建。 4.新建北城墙街桥。该桥为小型砖拱桥,现状是桥下无净空,要满足通游船的要求,需拆除重建。 5.提升改造北关街桥。该桥桥下净空3.4米,虽然能满足通船要求,但桥型不美观,需局部改造提升。 6.新建西湖公园卧虎桥。由于该桥桥下净空约1.3米,无法满足游船通行的需求,需拆除重建,同时拆除该桥北边调水水闸。 环通工程将分为三期进行,一期的护城河环通建设工程,二期水资源旅游开发工程,三期护城河两岸综合开发工程 护城河环通工程分三期建设,达到规划建设目标,即传承历史,彰显城市深厚的文脉和沉淀;再现胜景,激发群众对城市的自豪情感;打造名片,提升魏都风情区档次和内涵;完善配套,加快商业旅游文化三产发展;激活老城,带动沿河内外土地升值开发。 工程建设时序为: 一期工程为护城河环通工程。劳动路与西大街交叉口箱涵建设和明渠开挖。建设铁路桥段2座桥梁的建设、明渠开挖。对护城河上6座现状桥梁进行改造,净空保证游船通行。公园内2座人行木结构桥的建设。 二期工程为水资源旅游开发工程。护城河整体景观提升改造,包括河流清淤、莲藕种植、护栏改造、沿河绿化提升、夜景亮化、码头建设等。 三期工程为护城河两岸综合开发工程。护城河环通工程由市水利指挥部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市规划局负责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前期工作,市住建局作为实 施主体,具体负责项目的可研立项、施工图设计、建设管理工作。项目建设资金由市财政拿出一部分,其余资金由市水生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名义项目法人,进 行融资。 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一期护城河环通工程将于2015年3月开工建设,9月底完工。待工程全部完工后,许昌城区一河环绕、一船环游、一水串景,将源源不断地发挥其对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幸福指数、传承文化文明以及建设“五型许昌”的重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