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设立的,寒食节能不能扫墓?

发布时间:2024-01-16 11:51:01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清明小长假您回家了吗?清明您踏青了吗?清明您扫墓了吗?清明节勾起了你梦回历史了吗?在古代寒食节和清明节是两个节日,只是由于两个节日只差一两天所以后来就合并到了一起过清明节,所以“清明节又叫寒食节”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你知道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吗?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设立的
 
在我国悠久的民俗文化中,因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只有两个:一是五月端午,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二是寒食,为缅怀晋国大夫介之推。对此,叶剑英元帅有过精辟论述:“以寒食寄托哀思,为了怕引火再烧了绵山。这大概和五月端午屈子死难日乘龙舟往汩罗江丢粽子一样,一来为了纪念屈原,一来也怕鱼类再糟蹋屈子的躯体。这是无权的人民群众怀念他们所热爱的历史人物的最好方法。”同一时期的两位贤哲,一南一北,双星辉映;一水一火,赴义成仁;一江一山,永载史册。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原来跟着他一道出逃的臣子,大多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其中就有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烤熟了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看不惯这样的场面,悄然离开。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然而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里时,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人上山搜索,结果还是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必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从之。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众人上山才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准备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并在山上建立祠堂。晋文公还命令把绵山改为“介山”,以示纪念。
 

 
后来,晋文公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以祭奠介子推。
 
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寒食节期间,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寒食节能不能扫墓?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的主要内涵是扫墓,因此寒食节适宜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