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杀了多少匈奴人?汉武帝打匈奴历史意义分析

发布时间:2024-01-17 14:45:01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时期的第七位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诗人。他在十六岁时登基,在朝政上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将盐、铁、铸币权收于中央,首开丝绸之路,创建年号,兴太学。军事上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汉武帝雄才伟略,使西汉王朝进入了最繁荣昌盛时期,后因其在位其间与匈奴的对战对国家财政,人力方面的影响。国家一度经济衰竭,加上晚年丧子之痛,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
 
 
汉武帝杀了多少匈奴人?
 
第一次战争: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汉武帝首次与匈奴作战之战役。西汉策划的一场对匈奴的诱敌歼灭战,结果被匈奴识破,没有成功。马邑之谋虽然失败,但结束了西汉自立朝初年以来对匈奴奉行的和亲政策,同时也拉开了汉匈全面战争的序幕。只知双方伤亡轻微,无正式史料记载。
 
第二次战争: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河南之役,汉武帝及汉朝首次主动出击匈奴。汉武帝令斯将军各率万骑,出击匈奴。其中,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公孙贺出云中;太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此次战争中,卫青直捣龙城(匈奴祭祀祖先的地方),获首虏700余级。公孙贺一路无所得丶无所失,无功而还。公孙敖一路,损失骑兵7,000。李广一路,全军覆没,李广被俘,在途中只身逃归。这次汉军损失17,000人,匈奴方面只有700多人.....汉军应该算是惨胜吧。
 
第三次战争: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9年),雁门之战,武帝派卫青率领三万骑兵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李息出代郡声援渔阳,一起反击匈奴。卫青斩获数千,匈奴败走。
 
第四次战争: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河南之战,匈奴骑兵又侵入上谷丶渔阳,杀掠吏民数千人。汉武帝决定用全力收复河南地(河套平原),以消除匈奴的威胁。汉军歼敌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取得河南地(今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
 
第五次战争:汉武帝元朔二年至五年(公元前127年-前124年),朔方之役,这场战役是一系列旷日废时的大小战役所组成,主要是卫青卫青率领骑兵3万出朔方丶高阙并击败了匈奴右贤王,掳获匈奴男女共1.5万人及生畜数十万。
 
第六次战争:汉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漠南大战,汉武帝又命卫青攻打匈奴。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春丶夏两次率六将军丶十余万骑出定襄(今和林格尔西北)击漠南单于大本营,歼万余人。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战役霍去病带着800精锐脱离大队,独立远征,杀敌两千余人。


 
第七次战争: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战,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发动了两次对匈奴的河西战役,大胜而回。春天的作战中霍去病率一万骠骑,歼敌近九千人。夏天的战役成果更大,霍去病孤军深入,到达祁连山,杀敌三万余。
 
第八次战争: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战,卫青丶霍去病各率5万精锐骑兵出定襄奔袭匈奴。斩获近两万人。
 
第九次战争:汉武帝太和元年(公元前104年),浚稽山之役,武帝令赵破奴率二万骑出朔方2000里,左大都尉事泄被杀,赵破奴撤军途中不幸被匈奴大军团团包围,全军覆没。
 
第十次战争: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酒泉之役,贰师将军李广利率3万骑出酒泉(郡治禄福,今甘肃酒泉市),进击右贤王于天山(今新疆天山)。初战获胜,撤军途中,不幸遭匈奴大军包围,乏食数日,死伤十分之六丶七,突围返回,李陵被俘。
 
第十一次战争: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余吾水之役,李广利率骑兵六万丶步兵七万出朔方击匈奴;强弩将军路博德率万余骑出居延,协同李广利作战;游击将军韩说率步兵三万,因杆将军公孙敖率骑兵万余丶步兵三万分别出五原丶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县城南)击匈奴。李广利与单于交战十余日,未能取胜而返。其余各路军亦无功。
 
第十二次战争: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燕然山之役,汉武帝在位期间最後一次征伐匈奴但以大败凄然收场。李广利率军七万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率军二万出西河(郡治平定,在今内蒙古东胜境);重河侯马通率四万骑出酒泉。李广利出塞后,击败匈奴左大都尉卫律,乘胜追击至郅居水,匈奴退走。汉军撤退时,单于知李广利疲惫,以五万骑围击汉军于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汉军大败,李广利降匈奴。燕然山之败后,汉武帝在经济困难,人民疲惫的情况下,停止了对匈奴用兵,并下诏罪己。

 
综合上述12次战争,汉武帝征伐匈奴的战争中,双方动员的兵力;汉朝20万人,匈奴30万人。汉军伤亡估计在10万人以上,这还不包含动员的百万计的支援民夫与民工在内,这部分的伤亡应该也很惨重。至於匈奴方面则损失更为惨重,伤亡人数应该在15-20万人之间,且以人口比例来说,匈奴已经到了要崩溃的边缘,此後不再对汉朝北方边境有重大的威胁存在。
 
汉朝在汉武帝之後又进行了两次重大战役,汉宣帝本始二年之役(公元前72年);「歼匈奴四万余。匈奴避战远遁,人畜死亡不计其数。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汉元帝建昭三年之役(公元前36年);「汉西域副校尉陈汤诏发屯田吏士和西域诸国兵四万人分两路攻杀郅支单于,灭北匈奴,从而结束西汉与匈奴的百年大战」。
 
 
汉武帝打匈奴历史意义分析
 
汉军反击匈奴,结束了汉军被动还击匈奴的历史,变被动为主动,解除北方边境的军事威胁,使得大汉的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就开通了与西域的交流桥梁,
 
促进了大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佛教就是汉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同时也使得一部分投降的匈奴内附,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流与融合;汉军击溃匈奴军,结束了汉朝公主与匈奴单于和亲的屈辱历史!

 
总之,汉武帝时期汉军击溃匈奴,使得大汉对汉朝建立以来因为休养生息而被各方政权的欺压的怨气得以发泄,经济、军事大力发展,加强了与外界(中亚、西亚)的联系与交流,威慑了各方不服汉统治者的力量。正因为汉朝的丰功伟绩,华夏族以后改名为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