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后期全靠汉人?清朝的时候汉人的地位如何
发布时间:2024-01-20 12:20:46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清朝作为我国第二个统治古代中国的朝代,也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中的历史自然多不胜数,在清朝最辉煌的时期,四方朝拜,可是却因为固步自封导致灭亡,为什么清朝后期全靠汉人?清朝的时候汉人的地位如何?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为什么清朝后期全靠汉人?
前提是,晚清政府的政治制度,导致大量的满族官员严重腐败,无法担当重任.
![]()
而使汉族官员崛起的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由于满清军队的腐败战斗力下降,已经无法对付强大的太平天国,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这时湘军首领曾国藩凭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崛起,
![]() 之后产生了一批汉族官员,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也是由于太平天国的存在,清政府越来越依赖汉族官员来镇压洪秀全,维护统治,导致汉族官员的崛起,开始掌握朝廷重任,遂发生了洋务运动,由于洋务运动的开展,新式教育的产生和官派留学生的出现,又出现了大量的在经济和科技等方面有才华的汉族重臣,这些人不断增长,并逐渐渗透到清政府统治的各个方面,包括军事、教育、经济、政治、建设等,成为清政府的支柱,这也表现为晚清后期,面对外来侵略,涌现出的汉族将领和官员. ![]()
翻开晚清历史: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个个都是汉人中的翘楚,个个都手握精兵百万。
但只要慈禧老太婆的老脸一沉,哪个不是胆张心惊,紧张的汗如雨下?
——奴才不敢!奴才不敢!!奴才不敢!!!
奴才,是真的。
不敢,也是真的。
以异族之身份入主中原者:最早始于五胡乱华时匈奴人刘渊所建的汉赵,最残暴者应属元蒙,而最成功者当属满清。
那满清在入主中原之后,是如何彻底征服汉族,并成功奴役汉人的呢?
![]()
1、切记要远离汉人,一定要丑化汉人
柏杨说:汉文化就是个酱缸。管你原来是什么颜色的,只要来我这里了,最后都是一个色。确实如此,史上凡是入我中原者,能不被汉化的异族,基本上没有。到皇太极准备入主中原时,已经事先熟读了《辽史》、《金史》和《元史》,基本了解了异族入主中原后的遭遇。皇极明确警告臣下:切勿沾染华风!满族旗人初入中原,多与汉人分城而居。满清可以与蒙古通婚,但绝不允许与汉人通婚。东三省彻底封闭起来,不允许汉人移民。
![]()
这些举措与其说是歧视,倒不如说是恐惧罢了。皇太极做的更狠毒的是:从民族荣耀感上来摧残汉人精英分子,集中表现在他对明朝降臣的态度上。历朝君主,对前朝降臣,纵然不会重用,但起码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假装说几句他们之所以放弃抵抗,是因为“顺天行事、仁心保民”。但满清偏不,非但不替这些人保全面子,还专门在史书中辟了一个《贰臣录》,硬生生地把这些降将钉在耻辱柱上示众。看似在骂这些降臣,其实摆明了就是对所有汉人说:瞧着没,你们的道德水准就是这么低下!
2、奴役汉人,从发型抓起!
![]()
满清入主中原,最先重点抓的一件事,居然是发型!要么扎辫子,要么掉脑袋。一个发型问题居然上升到人命关天的地步,背后其实是对汉人全体民族性的一次集体摧残。一开始也曾反抗,激烈反抗!然而最终还是屈从,个人脑袋后面都长了根“猪尾巴”。嗯,猪尾巴这个说法特形象,更传神。其实,满清当时除了对男人的发型有要求外,对汉族女裹小脚也是有要求的。如果上强迫男人辫子是一种污辱,那么不许女人裹脚应该算是一种人性解放吧。而汉人最终做出的选择却是:男人可以被污辱,但女人绝不能被解放。还美名其曰:这叫“男降女不降”。我作为一个汉人的后代,写到这里也是脸红的。
![]()
唐德刚说:朋友啊,时间是可怕的。真的,时间是可怕的。当初的汉人冒着砍头的风险也不愿意留小辫,可仅仅200多年后,当满清统治结束,要求汉人剪掉辫子时,汉人自己居然难过的哭了起来。冯玉祥为了让他的部队都剪掉辫子,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给士兵们讲了大量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类的血泪史。但等到真要剪的那天,士兵们哭成一大片,有人把剪下的辫子寄回家里,特意要保存起来。当我看到这一段历史时,我必须承认:在奴役汉人这件事上,满清真的特别成功。直到今天,谁还敢说这根辫子真的已经剪了呢?
![]()
3、文字狱,就是让你闭嘴!
满清到了康熙手里,开始玩起了文字狱,大的文字狱就有11起。文字狱这种东西,对知识分子绝对是一种致命的打击与摧残。在血腥屠杀之下,知识分子先是不敢说,然后慢慢就不敢想,最终没有了思想,人都变成了温顺的动物,九洲大地,从此遍地牛羊。康熙年间的文字狱,说出来还多少有些由头。譬如《明史》案、《南山集》案,其中涉及到满清是否为中原正统的问题。对执政者来说,这是个不能碰的底线。再譬如,翰林徐骏在公文中,将“陛下”误写为“狴下”。好歹也是个翰林,把皇帝写成了野兽,犯这种低级错误确实不应该。
![]()
世人熟知的“清风不识字,何须乱翻书”之诗句,也正是徐骏所写。但正是因为他先犯了前一个低级错误,后来才会被专案组盯上这一句。到了雍正手里,文字狱就开始变得有些无厘头了。譬如有考官出了个考题“维民所止”,这本是《诗经 玄鸟》中的一句话,已经说了几千年。但雍正“独具慧眼”,认为“维止”二字,恰好了把“雍正”砍了头,就因这个把人给杀了。有些说不过去了。但这恰恰就是文字狱的恐怖之所在:你永远不知道你说的每句话里、每个字中,会藏着什么样的危险。于是,你只能选择闭嘴不说。如果非要你说,你就只敢说一些永远正确的废话,如,“皇上英明”,“吾皇万万岁!”
![]()
4、《四库全书》是一把阉割汉文化的刀
史上汉文化遭受过三次大的劫难:一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二是南北朝的南梁元帝一次焚书14万卷,三就是乾隆编《四库全书》。有人不解,说,人家明明是编书,你怎么说是毁灭文化呢?我给你打个比喻:打着建设的名义来搞拆迁,这样说你懂了吗?乾隆开四库馆,借编《四库全书》之名,搜尽民间所有藏书。然后有选择性地采编,对所有不符合集权统治要求、贬损异族入中原的书籍,统统付之一炬。从1763年到1782二十年间,共烧书24次,烧掉的书有13862部之多。
这是个什么概念?比当时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图书总量还要多。以前有本好玩的书叫《白泽图》,里面全是传说中各种各样的妖怪图像与情况介绍。我看宋人笔记,说这本书当时老百姓几乎是家家都有一本。但现在,偌大的中国,连一本完整的都没有,只在敦煌藏书中发现了其中一小卷。我猜测,应该就毁在乾隆编《四库全书》之时了。盛世那能说有妖怪出现啊,关于妖怪的书也就必须烧了!乾隆编了这部《四库全书》,不知详细的人会说,这是集中国文化之大成。而事实上,它是一把阉割中国传统文化的刀。
![]()
5、朕就是没打算把你们当人看!
如果是在唐朝,李世民与魏征谈话,君臣二人是相对而坐。李世民甚至还会招呼宫人:来人呐,快给魏相上茶啊!到了宋朝,由于长年战乱,帝王往往不如宰相资历老。这样一来,宰相与皇帝一起坐下来,心里就有些不自在了,心里想:皇帝会不会不高兴啊?北宋赵匡胤与赵普谈话时,赵匡胤说:你坐下来说啊。赵普会说:不,不,我站着说吧。再到明朝,有个特别恶劣的东西,叫廷杖。皇帝如果不高兴了,在殿上能当着所有人的面把大臣一顿打。君臣之间,就变成了一种人格不对等状态。臣属的腰就开始断了,见了皇帝开始要拜上四五次。
![]()
到了满清这里,作臣属的这腰,就彻底断了。在满清的朝廷里,臣属见皇帝,必须是三跪九叩首!即使在奏对谈事时,也必须跪下来说,皇帝让你起来说,你才能起来说。以前皇帝对大臣的称呼,多少会套近乎地叫声“卿”或“爱卿”,到了满清这里,一律是“尔”或“尔等”。摆明了,就是没打算把你当人看!
大臣们也很配合,满族的官员,哪个开口闭口敢不说自己是“奴才”呢?汉族的官员,连称奴才的资格都没有呢!一开始或许是迫于习惯,慢慢地叫久了,其实心里就真的把自己当奴才了。按照现代心理学的理论,这种不断重复的自贱,确实是可以内化成性格的。
清朝的时候汉人的地位如何 在清朝前期汉人属于次等公民,但是只是前期而已,汉人遇到满人必须让路。但是到后来渐渐开始同化了,一般就没有这种事情了,并且满人也有很多落魄的贵族啊或者贫民什么的。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视频就知道汉人在清朝的地位如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