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德特·文绣照片,第一个与皇帝离婚的女人后嫁给刘振东
发布时间:2024-02-06 13:18:13 来源:96845 编 辑:9万精编
额尔德特·文绣(1909—1953),又名蕙心,自号爱莲,幼时改名“傅玉芳”。满族镶黄旗人。祖父锡珍历官至吏部尚书,权倾朝野。至父辈,家道中衰。后与溥仪离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皇帝离婚的女人。
![]()
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退位,大清帝国结束。然而,根据当时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件》,溥仪仍在紫禁城里做他的小皇帝。而且在1922年的时候,溥仪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按照皇家礼仪迎娶了一后一妃。皇后为婉容,妃子为文绣。刚进宫时,溥仪对文绣还可以,给她聘请了汉文和英文教师,而且经常到文绣的寝宫与其论诗品文,略尽体贴之意。高兴的时候,溥仪还带着文绣放风筝,去景山游玩……两人关系倒也融洽。可是,这种融洽的关系渐渐被婉容搅碎。1924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1925年,溥仪带着婉容、文绣等人来到天津,住进张园。此时,溥仪虽已降为公民,但在张园内仍以皇帝自居,身边的人也受到封建“皇法”的约束,而文绣则遭受着不公正的待遇。1929年,溥仪一家从张园搬到静园。婉容对文绣的排挤变本加厉。她想成为溥仪唯一的女人,文绣成了横在她跟前的最大障碍。文绣悄然离家出走。受新女性思想的影响,她经过律师的相助,毅然通过法律途径与溥仪提出离婚。
![]()
文绣心情郁闷,整日想着自杀一类的事情。幸亏妹妹文珊前来安慰。有一天,文珊将玉芬带到文绣的屋子。玉芬是冯国璋的大儿媳,思想解放,是一位追求婚姻自由的新女性。她与文绣是表姐妹,感情很好。听了文绣的哭诉后,玉芬突然说:“这样的苦日子你竟然过了九年。他对你如此绝情,你干吗不跟他离婚?”“什么,离婚?”文绣睁大眼睛,狐疑地盯着玉芬。“对,离婚。民国有法律,即使皇后皇妃,只要有合法理由,都可以办到的。”
一开始,溥仪对待离婚的问题上大发雷霆,他命令手下去找文绣,并派出代表与文绣的律师见面,言:“皇上与淑妃伉俪情深,绝无虐待之事,请勿误会。”并以“皇上”的口吻提出“不许文绣离婚”。
舆论交锋文绣爆出自己是处女
![]()
舆论界的声势已远远超过案件本身。天津的《大公报》、《益世报》、《华北新闻》等报刊上,都赫然醒目地刊登此事。北京、上海等地的报纸也纷纷转载或发表关于此事的文章。转瞬间,举国皆惊。
封建卫道士们因此事的激发,突然间都从地下钻了出来,对文绣出走大加鞭挞。这些人熟谙攻击手段,并善于戴上虚伪的面具。文绮更是借“族兄”这一冠冕堂皇的帽子,对文绣指手画脚。他在文绣出走后的第三天,便以公开信的方式规劝“族妹”赶紧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文绮此信一出,马上得到同道们一片赞誉声。紧跟着,攻击文绣的文章纷涌而出,直欲置文绣于死地。
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文绣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但她并不屈服。当双方律师再一次见面谈判时,文绣也到了现场。溥仪的律师林廷琛尽量想以委婉的口气劝说文绣,文绣则掩面啜泣道:“我到现在还是一个老处女,素常受尽虐待,现在唯有请张律师等依法保障我应享的人权罢了。”态度坚决,但流露出无限的伤痛。
文绣姐妹俩拿起民国的法律做武器,便不惧封建卫道士的舆论压力!何况,以溥仪为首的那股势力自有他们自身致命的弱点。
文绣离婚后的生活 离婚后的文绣回到了北平,原本想再回到母亲身边,以自由人身份同家人团聚在一起,得享天伦之乐。1932年的暑假刚过去,文绣恢复了傅玉芳的名字,在北平的府佑街私立四存中小学当上了一名教授国文和图画的教师,不多日后,有人查知新来的女教师傅玉芳本名叫额尔德特·文绣,宣扬出去之后,记者纷纷来采访,更有不少众多好事之人来观瞻,文绣不得不于1933年底辞掉她心爱的教师职业,并与妹妹一起隐居起来。 ![]() 文绣结婚时朝服像 后来文珊改嫁,另安新家,独自居住的文绣开始向皇室后人——画家傅儒专心学习国画技艺,后来文绣又遭不少人骚扰、求婚,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沦于日本铁蹄之下,文绣更加不得安宁了。倚仗日本人势力的警察、保长或狗腿子们,接二连三地登门向文绣敲诈勒索。这样下来,文绣真正成为穷困的平民百姓了,不得不卖掉她在刘海胡同的宅院,另找地方租房住下来,以出卖体力劳动讨生活。先是在家里以糊纸盒挣钱度日,一度还去到瓦工队里当苦力工,因经不起重体力的劳累,最后在街头巷尾里,以叫卖香烟为生,饱尝了人世间的饥寒困苦。 文绣再嫁——丈夫刘振东 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国民党统治北平。文绣经过友人的介绍,在华北日报社当上了报纸校对员。因工作认真尽职,外加才学出众,深得社长张明炜的器重。张社长非常同情文绣苦难的一生,出于关怀之情,亲自出面将文绣介绍给刘振东做妻子。 刘振东是河南人,生于穷苦人家,读过几年书,17岁时入国民党军队,因作战勇敢,由小兵一直升到了少校。他为人爽直,不惹事生非,40多岁仍未成家,当时在国民党军北平行营里负责管理中南海库房。文绣与刘振东经过半年的了解与相恋,于1947年夏季在北平结婚,并在北平西城白米斜街租房安了新家庭。婚后夫妻感情融洽,使文绣享受了完满的家庭生活。 ![]()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接管了北平市。出于革命的需要,时过不久即发布通令原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军警宪特人员,都要进行登记。刘振东在文绣的劝导下,如实地登记并坦白交代了历史问题,人民政府决定不对刘振东追究刑事责任,不逮捕、不关押,只戴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交给群众监督管制。 文绣去世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因刘振东表现较好,解除其监督管制,分配到北京西城区清洁队当工人。有了工作挣到工资,一家子生活有了保障,文绣和刘振东也搬迁到清洁队附近的西城辟柴胡同,住进约有10平方米的小房里。 1953年9月18日,文绣因突发心肌梗塞逝世于家中,终年44岁,一生未育有子女。当时只有刘振东守在身旁。事后,由刘振东所在清洁队帮助钉了一具木板薄棺,埋葬在北京安定门外的公义墓地里。 |